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History Department of History
Contact Us

HIST4920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Civil Examination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emester 2 (2022-2023)

Lecture TimeWednesday, 08:30 - 10:15

VenueRoom 302, Lee Shau Kee Building (LSK 302)

LanguageCantonese

Lecturer PUK Wing Kin (3943-7062 / wkpuk@cuhk.edu.hk)

Course Description

目標:

本課程從社會史角度,研究科舉制度的運作及變遷,探討科舉制度對於明清時期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影響。本課程將以明清科舉史料作為課程重心,通過具體的解讀與寫作,提高同學的歷史研究的技藝。

 

學習成果:

本課程結束之際,同學們將能夠:

*閱讀、拆解、欣賞八股文。

*加深對於明清時期科舉制度的把握,認識到科舉與明清歷史的重要聯繫。

*感受歷史研究作為科學、藝術、技藝的奧妙,提高歷史研究的本領;

*加強對於不同歷史脈絡的「同情的理解」;

*改善學術論文寫作、閱讀和口頭表達的技能。

 

 

Syllabus

(有可能隨時修改更新)

 

第一課(2023.01.11):課程簡介、科舉制度之發源及其變遷通論、八股文

(1)   Ho Ping-ti何炳棣, 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 Aspects of Social Mobility, 1368-1911 (New York: Wiley, 1964), 107-125.

(2)   何炳棣,《讀史閱世六十年》(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頁23-29。

(3)   何懷宏,《選舉社會及其終結﹕秦漢至晚清歷史的一種社會學闡釋》(北京:三聯書店,1998)。

(4)   伍躍,《中國的捐納制度與社會》(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

(5)   啟功(1912-2005),《說八股》(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7月)。

(6)   蔣拭之,〈狗吠〉。

(7)   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四回〈試文字寶玉始提親 探驚風賈環重結怨〉。

 

第二課(2023.01.18):認識硃卷

(1)   童春硃卷,載顧廷龍編,《清代硃卷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92),第59冊,頁91-111。

(2)   翁斌孫硃卷,載顧廷龍編,《清代硃卷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92),第43冊,頁115-145。

(3)   徐世昌硃卷,載顧廷龍編,《清代硃卷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92),第60冊,頁56-89。

 

2023.01.25公眾假期:農曆新年,不用上課!

 

第三課(2023.02.01)學習八股文

(1)   啟功(1912-2005),《說八股》(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7月)。

(2)   蔣拭之,〈狗吠〉。

(3)   四書題《孟子·滕文公下》〈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的歸有光卷、蔣拭之卷、吳廷琛卷、劉嘉斌卷。

 

第四課(2023.02.08):所謂「雞精書」:科舉的文化產業

(1)   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欒保群、呂宗力校點,《日知錄集釋》(石家莊:花山文藝,1990),卷16〈擬題〉,頁735-736;卷17〈生員論〉,頁751-752。

(2)   沈俊平,《舉業津梁:明中葉以後坊刻制舉用書的生產與流通》(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9)。

(3)   卜永堅,〈〈子張問行〉十四篇試卷之綜合分析〉,載卜永堅、李林編著,《科場·八股·世變—光緒十二年丙戌科進士群體研究》(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15年6月),頁118-146。

 

第五課(2023.02.15):科舉地理學I

第六課(2023.02.22):科舉地理學II

(1)   詹元相著﹐劉和惠標點﹐《畏齋日記》﹐載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清史資料》第四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頁184-274。

(2)   李棠階(1798-1865),《李文清公日記》,1915年刊本,載李德龍、俞冰主編,《歷代日記叢鈔》(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第40-44冊。

(3)   周星譽,《鷗堂日記》(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774-775號,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卷2,總頁53-72。

(4)   帥方蔚,《詞垣日記》(收入李德龍、俞冰主編,《歷代日記叢鈔》第38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影印光緒十年[1884]重刻本),總頁518-586。

(5)   澹庵(孔昭晉),《癸卯汴試日記》(收入李德龍、俞冰主編,《歷代日記叢鈔》第154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影印民國十五年[1926]重刻本),總頁1-30。

(6)   楊正泰,《明代驛站考》,附:不著撰者,《寰宇通衢》、黃汴著,《一統路程圖記》、程春宇著,《士商類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7)   黃汴著﹐楊正泰校注,《天下水陸路程》;憺漪子輯著,《天下路程圖引》;李晉德著,《客商一覽醒迷》(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8)   譚其驤等編纂,《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地圖出版社,1982-1987)。電子本。

 

第七課(2023.03.01):學校·學額·網絡

(1)   梁廷柟,《粵秀書院志》(收入《中國歷代書院志》3,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據道光二十七年[1847]刻本影印)。

(2)   《光緒丙戌科(12年1886)會試第一房同門姓氏錄》,藏上海圖書館,編號線普554410。

(3)   劉大鵬著,喬志強標註,《退想齋日記》(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頁29-52,光緒二十年(1894)部分。

(4)   林麗月,〈科場競爭與天下之「公」:明代科舉區域配額問題的一些考察〉,《師大歷史學報》,第20期(1992年6月),頁43-73。

(5)   素爾訥等纂修,《欽定學政全書》,載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第828冊。

 

202338日,溫習周,不用上課!

 

第八課(2023.03.15):科舉與地方社會I

(1)   吳敬梓著,李漢秋輯校,《儒林外史彙校彙評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   吳晗,〈明代的科舉情況和紳士特權〉,載氏著,《燈下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頁94-97。

(3)   張仲禮著、李榮昌譯,《中國紳士:關於其在十九世紀中國社會中作用的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

(4)   張杰,《清代科舉家族》(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5)   陳寶良,《明代儒學生員與地方社會》(社科學術文庫,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6)   詹元相,《畏齋日記》,載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清史資料》第四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頁184-274。

(7)   顧鳴塘,《《儒林外史》與江南士紳生活》(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第九課(2023.03.22):科舉與地方社會II

(1)   何漢威,〈清末廣東的賭博與賭稅〉,《中研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6本第2分(1995年6月),頁489-557。

(2)   何漢威,〈清末廣東的賭商〉,《中研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7本第1分(1996年3月),頁61-108。

(3)   趙利峰,《晚清粵澳闈姓問題研究》,暨南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2003。

(4)   蔣坤,《「闈姓」賭博與晚清廣東社會》,廣州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12。

 

第十課(2023.03.29)後科舉的中國

(1)   桑兵,《清末新知識界的社團與活動》(北京:三聯書店,1995)。

(2)   程美寶,《地域文化與國家認同:晚清以來「廣東文化」觀的形成》(北京:三聯書店,2006)。

(3)   劉大鵬著,喬志強標註,《退想齋日記》(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

 

202345日公眾假期:清明節,不用上課!

 

第十一課(2023.04.12):學期論文工作坊I

第十二課(2023.04.19):學期論文工作坊II、總結

Assessment & Assignments

課業評核:

*學期論文:90分

題目:         光緒十五年(1889)己丑科進士之研究—以《清代硃卷集成》為中心

字數要求: 不得少於一萬字,注釋計算在內,參考書目不計算在內,須符合學術論文之基本格式。

遞交方式: 不必遞交列印本,將word檔上載維誠系統,將維誠證書電郵予助教。

遞交日期: 2023年4月21日23時59分59秒或以前(即最後一課後兩日),每逾期一天,論文成績減20分,如是類推。

溫馨提示:    本課程嚴格執行學術誠信制度,一經查出論文剽竊,除本課程成績零分之外,還將交由文學院展開紀律聆訊,並有可能在成績表內留下紀錄。

 

*導修(出席率及口頭報告表現):10分

—本課程導修組凡AB兩組,每組以25人為限。

—同學必須加入其中一組,出席6次導修課。

—每次導修課,安排4-6名同學做口頭報告,報告內容為 《清代硃卷集成》第61-67冊所收錄的光緒十五年(1889)己丑科進士的履歷,每位同學負責報告該榜其中一位進士,交代其出生日期及中進士年齡、籍貫、起始學歷、考試經歷,等等。至於哪位同學報告哪一位進士,由抽籤決定。

*本課程導修組時間表如下:

A組:聯合書院鄭棟才樓(UCC)109室曾肇添樓(UCA)111室

第一課2023.02.01星期三1030-1215

第二課2023.02.08星期三1030-1215

第三課2023.02.15星期三1030-1215

第四課2023.02.22星期三1030-1215

第五課2023.03.01星期三1030-1215

第六課2023.03.15星期三1030-1215

 

B組:聯合書院鄭棟才樓(UCC)111室

第一課2023.02.01星期三1230-1415

第二課2023.02.08星期三1230-1415

第三課2023.02.15星期三1230-1415

第四課2023.02.22星期三1230-1415

第五課2023.03.01星期三1230-1415

第六課2023.03.15星期三1230-1415

 

Tutorials

*導修(出席率及口頭報告表現):10分

—本課程導修組凡AB兩組,每組以25人為限。

—同學必須加入其中一組,出席6次導修課。

—每次導修課,安排4-6名同學做口頭報告,報告內容為 《清代硃卷集成》第61-67冊所收錄的光緒十五年(1889)己丑科進士的履歷,每位同學負責報告該榜其中一位進士,交代其出生日期及中進士年齡、籍貫、起始學歷、考試經歷,等等。至於哪位同學報告哪一位進士,由抽籤決定。

—《清代硃卷集成》第61-67冊pdf檔,已經上載Blackboard。

A組:聯合書院鄭棟才樓(UCC)109室曾肇添樓(UCA)111室

第一課2023.02.01星期三1030-1215

第二課2023.02.08星期三1030-1215

第三課2023.02.15星期三1030-1215

第四課2023.02.22星期三1030-1215

第五課2023.03.01星期三1030-1215

第六課2023.03.15星期三1030-1215

序號

姓名

負責報告的人物

報告日期

1

蘇靖瑤

50孫廷翰(第64冊)

第一課

2

鄭鉅樺

69袁用賓(第65冊)

第一課

3

何雅詩

82陳鍾信(第66冊)

第一課

4

曾凱琳 

68易貞(第65冊)

第一課

5

王璇

99張瑞麟(第67冊)

第二課

6

羅瑤熙

05沈祖燕(第61冊)

第二課

7

徐偉龍

63李子方(65冊)

第二課

8

祁若薇

07費念慈(第62冊)

第二課

9

關婉瑜

02李滋然(第61冊)

第三課

10

岑睿哲

91李光卓(第67冊)

第三課

11

李芷嫣

53馮端(第64冊)

第三課

12

趙子蕎

100段友蘭(第67冊)

第三課

13

王洺詩

54金鴻翎(第64冊)

第四課

14

劉綺彤

29李寶仁(第63冊)

第四課

15

林耀庭

70惲毓鼎(第65冊)

第四課

16

劉志欽

01王同愈(第61冊)

第四課

17

曾菀霖

94薩嘉樂(第67冊)

第五課

18

黃楚瑜

81毛慈望(第66冊)

第五課

19

莫嘉文

34程仲昭(第63冊)

第五課

20

鍾詠祺

73劉元誠(第66冊)

第五課

21

林婉玲

74壽椿(第66冊)

第六課

22

吳詠甄

33方鳳鳴(第63冊)

第六課

23

崔慧妍

35鮑琪豹(第63冊)

第六課

24

吳淑儀

55孟瀅(第65冊)

第六課

25

賴德晞

06周朝槐(第62冊)

第六課

 

 

B組:聯合書院鄭棟才樓(UCC)111

第一課2023.02.01星期三1230-1415

第二課2023.02.08星期三1230-1415

第三課2023.02.15星期三1230-1415

第四課2023.02.22星期三1230-1415

第五課2023.03.01星期三1230-1415

第六課2023.03.15星期三1230-1415

序號

姓名

負責報告的人物

報告日期

1

馬溢晉

37柯劭憼(第63冊)

第一課

2

王星明

18董康(第62冊)

第一課

3

陳穎妍

88張其鎡(第66冊)

第一課

4

鄺信溢

12鄭熾昌(第62冊)

第一課

3

陳泳浩

48張煥章(第64冊)

第二課

5

李寧寧

41曾廣鈞(第64冊)

第二課

7

許桓熈

30羅厚琨(第63冊)

第二課

8

林鑌

79徐仁鑄(第66冊)

第二課

9

林芷蔚

04葉昌熾(第61冊)

第三課

10

李樂詩

08朱延薰(第62冊)

第三課

11

靳君怡

77張孝謙(第66冊)

第三課

12

曾文傑

44沈瑜寶(第64冊)

第三課

13

陸鉦濤

85劉彭年(第66冊)

第四課

14

符維真

13廖平(第62冊)

第四課

15

張皓閔

03熙瑛(第61冊)

第四課

16

朱遠思

59孔昭寀(第65冊)

第四課

17

陳劍榮

42金蓉鏡(第64冊)

第五課

18

黃堅朗

22江標(第62冊)

第五課

19

陳泳翰

52李進祿(第64冊)

第五課

20

楊位恒

72歐陽熙(第66冊)

第五課

21

何天行

09李傳元(第62冊)

第六課

22

黃詠文

65湯汝和(第65冊)

第六課

23

林卓然

26何錫褆(第63冊)

第六課

24

李穎琳

39孫鼎烈(第64冊)

第六課

25

 

 

 

 

 

《清代硃卷集成》第61-67冊光緒十五年己丑科會試進士簡表(持續更新)

 

序號

進士姓名

冊數

備註*

負責報告的同學

1

王同愈

61

 

劉志欽

2

李滋然

61

 

關婉瑜

3

熙瑛

61

 

張皓閔

4

葉昌熾

61

缺制藝

林芷蔚

5

沈祖燕

61

 

羅耀熙

6

周朝槐

62

五經、策問

賴德晞

7

費念慈

62

 

祁若薇

8

朱延薰

62

 

李樂詩

9

李傳元

62

 

何天行

10

張維彬

62

 

 

11

唐宗海

62

 

 

12

鄭熾昌

62

 

鄺信溢

13

廖平

62

缺制藝

符維真

14

朱壽慈

62

 

 

15

勞肇光

62

 

 

16

劉奉璋

62

 

 

17

朱德澤

62

 

 

18

董康

62

 

王星明

19

曾光岷

62

 

 

20

潘守廉

62

 

 

21

郁保章

62

 

 

22

江標

62

戊子江南鄉試(四書文、五經、策問第三問)、優貢卷

黃堅朗

23

戚揚

63

 

 

24

劉啟瑞

63

 

 

25

姚士璋

63

缺制藝

 

26

何錫褆

63

鄉試

林卓然

27

彭光湛

63

 

 

28

李柏齡

63

 

 

29

李寶仁

63

 

劉綺彤

30

羅厚琨

63

 

許桓熈

31

趙爾萃

63

 

 

32

劉蔭椿

63

缺制藝

 

33

方鳳鳴

63

 

吳詠甄

34

程仲昭

63

 

莫嘉文

35

鮑琪豹

63

覆試

崔慧妍

36

熊文壽

63

 

何素賢

37

柯劭憼

63

 

馬溢晉

38

王啟烈

63

 

 

39

孫鼎烈

64

鄉試

李穎琳

40

朱秉成

64

 

 

41

曾廣鈞

64

五經

李寧寧

42

金蓉鏡

64

 

陳劍榮

43

鄭籛

64

 

 

44

沈瑜寶

64

 

曾文傑

45

張庭詩

64

 

 

46

王嶽崧

64

 

 

47

李孝先

64

缺制藝

 

48

張煥章

64

 

陳泳浩

49

梁肇榮

64

 

 

50

孫廷翰

64

 

蘇靖瑤

51

黃傳祁

64

 

 

52

李進祿

64

 

 

53

馮端

64

 

李子嫣

54

金鴻翎

64

 

王洺詩

55

孟瀅

65

 

吳淑儀

56

毛慶蕃

65

 

 

57

王繼香

65

 

 

58

李硯田

65

 

 

59

孔昭寀

65

劉文淇女婿

朱遠思

60

程豐厚

65

 

 

61

程元愷

65

 

 

62

周來賓

65

 

 

63

李子方

65

 

徐偉龍

64

武玉潤

65

 

 

65

湯汝和

65

鄉試

黃詠文

66

王紹勳

65

 

王雨晴

67

陳庚經

65

 

 

68

易貞

65

 

曾凱琳

69

袁用賓

65

 

鄭銳樺

70

惲毓鼎

65

覆試

林耀庭

71

楊德鑅

65

 

 

72

歐陽熙

66

鄉試

楊位恒

73

劉元誠

66

 

鍾詠祺

74

壽椿

66

缺制藝

林婉玲

75

李含菁

66

 

 

76

俞兆蕃

66

缺制藝

 

77

張孝謙

66

 

靳君怡

78

張頡輔

66

缺制藝

 

79

徐仁鑄

66

鄉試、覆試

林鑌

80

朱懷新

66

 

 

81

毛慈望

66

 

黃楚瑜

82

陳鍾信

66

 

何雅詩

83

馬壽楨

66

缺制藝

 

84

趙繼春

66

 

 

85

劉彭年

66

 

陸鉦濤

86

吳嘉瑞

66

 

 

87

唐書年

66

 

 

88

張其鎡

66

缺制藝

陳穎妍

89

傅世煒

66

 

 

90

章乃正

67

缺制藝

 

91

李光卓

67

 

岑睿哲

92

羅鳳華

67

缺制藝

 

93

閻維玉

67

 

 

94

薩嘉樂

67

 

曾菀霖

95

余誠格

67

 

 

96

黎宗幹

67

 

 

97

逯懿

67

 

 

98

夏聲喬

67

 

 

99

張瑞麟

67

鄉試

王璇

100

段友蘭

67

五經

趙子蕎

*備註一欄,「缺制藝」即原本硃卷沒有制藝之意,其他字眼表示原本硃卷除制藝齊全外,還有更多資料。例如第100號段友蘭,其硃卷除四書文三篇、應制詩一首之外,更多出五經卷;第99號張瑞麟,其硃卷除四書文三篇、應制詩一首之外,更多出鄉試卷。

References

所有課程資料上載 CUHK Blackboard: https://blackboard.cuhk.edu.hk

請留意歷史系網頁內之本課程網頁: https://www.history.cuhk.edu.hk/course/2022232_hist4920/

Honesty in Academic Work

Attention is drawn to University policy and regulations on honesty in academic work, and to the disciplinary guidelines and procedures applicable to breaches of such policy and regulations. Details may be found at 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With each assignment, students will be required to submit a signed declaration that they are aware of these policies, regulations, guidelines and procedures.

  • In the case of group projects, all members of the group should be asked to sign the declaration, each of whom is responsible and liable to disciplinary actions, irrespective of whether he/she has signed the declaration and whether he/she has contribute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o the problematic contents.
  • For assignments in the form of a computer-generated document that is principally text-based and submitted via VeriGuide, the statement, in the form of a receipt, will be issued by the system upon students’ uploading of the soft copy of the assignment.

Assignments without the properly signed declaration will not be graded by teachers.

Only the final version of the assignment should be submitted via VeriGuide.

The submission of a piece of work, or a part of a piece of work, for more than one purpose (e.g.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in two different courses) without declaration to this effect shall be regarded as having committed undeclared multiple submissions. It is common and acceptable to reuse a turn of phrase or a sentence or two from one’s own work; but wholesale reuse is problematic. In any case, agreement from the course teacher(s) concerned should be obtained prior to the submission of the piece of work.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