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賀張曉宇教授獲得法國與香港合作研究計劃2022-23,資助研究項目「The Process of Selecting Items 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CH) in Hong Kong, its Impact on Local Communities and the Definition of ICH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這個計劃由香港研究資助局及法國駐港澳總領事館合辦,旨在促進兩地學者在學術研究上的合作 [詳細內容 …]。
應中大歷史系邀請,清華大學歷史系的曹寅教授於3月27日以「遣返陳清林 (音譯):戰時印度的唐人街與華人逃兵」為題進行演講。本次講座旨在揭露二戰時期華人逃兵在印度的經歷,曹教授以陳清林 (Chen Ching Lin) 被加爾各答警方拘捕為開首。警方其後質疑他的真實身份,因為一個月後,有另一位「陳清林」使用與他相同的証件號碼離開了英屬印度。在講座中,曹教授解釋了中國遠征軍如何建立,並由原定派往緬甸作戰卻最終到達了印度拉姆加爾。他對逃兵的描述非常豐富,包括他們離開軍隊的動機以及他們在加爾各答和孟買等主要城市的活動。曹教授追溯陳清林於1943至1946年在印度的行蹤,以英國、印度及台灣檔案館的官方資料闡述這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他認為,中國國民黨政府在戰時印度試圖約束海外華人社區的行為,引起了英國對國家安全的擔憂,兩國反應嚴重影響了戰後印中關係。演講結束後,歷史系師生都積極參與問答環節。不少與會者認同邊緣化的社會群體在近代中國及印度歷史中有很大的研究潛力。
應中大比較及公眾歷史研究中心邀請,衛斯理大學人文文學院的傑西·托格森教授於3月30日以「歲不我與:(以及勿忘早期中世紀年代學的他因)」為題進行演講。講座之初,講者通過分析儒勒·凡爾納的著作《八十天環遊世界》中菲利亞斯·福格的環球航行,探討了年代學家在構建歷史敘事中的作用。他利用歷史周期作為框架分析歷史時間的社會建構性質以及對比較歷史的影響。他從希臘語和拉丁語的史料中挑選了幾個發人深省的例子,以說明新歷史是如何通過對時間順序的處理來構建的。在方法論上,他使用詞源學來研究古代和中世紀時期歐洲和地中海文化中已述和未述的故事。講者最後強調嚴格檢視歷史時間的重要性以及避免將大家認知的世界時間視為理所當然。通過了解前人如何用新的年代記錄方法來編寫新的歷史,歷史學家可以學習如何在當下創造新的歷史。
日期: | 2023年4月13日 (星期四) |
時間: | 下午5時至6時30分 |
地點: | ZOOM會議平台 (會議 ID: 990 8868 4183) |
講題: | Classicising Learning and Empire: Byzantine Contexts, Chinese Comparisons |
講者: | 尼爾斯·高盧教授 愛丁堡大學歷史、古典與考古學院 |
語言: | 英語 |
日期: | 2023年4月20日 (星期四) |
時間: | 下午4時至5時30分 |
地點: | ZOOM會議平台 (會議 ID: 990 8868 4183) |
講題: | Vibrant Banners: The Material Culture of Flags and Battle Standards in Renaissance Europe |
講者: | 約翰·加涅教授 悉尼大學歷史系 |
語言: | 英語 |
主辦: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比較及公眾歷史研究中心
查詢:3943 8541
講者 | 講題 | 語言 |
方成泰 | Revisiting the Mode of Distributing Tso’s Properties and the Concept of Equal Distribution under Chinese Customary Law in Hong Kong | 英語 |
REBONG Ma. Donna Solis |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sability Management during the American Colonial Period (1903-1935) | 英語 |
李瀅銓 | The Social History of Workers’ Health and Safety in Hong Kong | 英語 |
席煦 | The Power of Robert Hart within the Qing Bureaucracy, 1863-1901 | 英語 |
劉葭妍 | The Obscure Gazer: A Postcolonial Reading of La Condamine’s Transatlantic Scientific Expedition | 英語 |
講者 | 講題 | 語言 |
陳浩賢 | 從「自我檢討」到自我救贖:邵燕祥回憶錄中的個人歷史書寫 | 普通話 |
吳沛聰 | 民國時期地方社會與天災控制——以浙江省預防螟害為中心進行探討 (1912-1937) | 普通話 |
鄭安琪 | 形塑「祖宗之法」:宋真宗朝立法研究 | 普通話 |
楊之水 | 農民與旗丁:1860年前後遼東半島的土地與農業 | 普通話 |
朱麗禎 | 民國時期崇明的開發與內外沙分治 | 普通話 |
葉書楠 | 王元翰 (1565-1633) 之研究 | 普通話 |
如有查詢,請致電 3943 7448。
日期: | 2023年2月6日至8月20日 |
展覽地點: |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展覽廳 |
主辦單位: |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
各老師及同學如欲投稿,請將中英文稿件以電子郵件方式傳至chanfiona@cuhk.edu.hk。截稿時間為每週一下午四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