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講述公眾史學的興起和發展,並闡述公眾史學所涵蓋的主題和方法。公眾史學有別於學院式的精英歷史,側重於將歷史與現實結合,並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本課程將介紹公眾史學以不同形式參與不同地域和社區的歷史,著重田野調查、歷史檔案、博物館、文化遺產保護、口述歷史和數位人文等方面的課題,建構不同群體的共同記憶。公眾史學在數位人文和新媒體的影響下,建立更多的平台。
第一節 導論:何為公眾史學?
第二節 比較史學:一種方法
第三節 公眾史學與博物館及檔案館
第四節 公眾史學與文化遺產保護
第五節 公眾史學與共同記憶
第六節 公眾史學與口述史
第七節 發現身邊的故事:個人與家庭
第八節 發現地方的歷史:社區記憶
第九節 資料搜集和田野調查
第十節 消費歷史:公眾史學的表現方式
第十一節 數位人文和公眾史學的新趨勢
第十二節 從地方走向全球
第十三節 總結:公眾史學的未來和方向
課程參與及討論 10%
課程報告 90%
將於課堂上派發
請注意大學有關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規則,及適用於犯規事例的紀律指引和程序。詳情可瀏覽網址: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學生遞交作業時,必須連同已簽署的聲明一併提交,表示他們知道有關政策、規則、指引及程序。
未有夾附簽署妥當的聲明的作業,老師將不予批閱。
學生只須提交作業的最終版本。
學生將作業或作業的一部份用於超過一個用途(例如:同時符合兩科的要求)而沒有作出聲明會被視為未有聲明重覆使用作業。學生重覆使用其著作的措辭或某一、二句句子很常見,並可以接受,惟重覆使用全部內容則構成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須先獲得相關老師同意方可提交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