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 歴史系 歴史系
聯絡我們

HIST3505 新界土地法律和習俗

2023-2024年度 第一學期

時間星期三 16:30 - 18:15

地點李兆基樓208室(LSK 208)

語言廣東話

課程講師 張瑞威 (swcheung@cuhk.edu.hk)

助教 方成泰 (immanuelfong.cuhk@gmail.com)

課程簡介

簡介

課程以《大清律例》、英國殖民地檔案、以及香港法庭的法官判詞作為基本參考材料,配以相關研究論著,探討清朝以來新界地區在土地擁有和繼承權方面的轉變。

 

學習要點

1. 新界現行田土的法規的由來

2. 新界鄉村社會在田土擁有和繼承方面的習俗

 
課程大綱
  1. 新界的歷史與傳說
  2. 城、鎮、村的分別
  3. 一田二主與田土契約
  4. 新界劃界與駱克報告
  5. 城寨主權誰屬
  6. 田土測量、登記和集體官契
  7. 長洲黃維則堂風波
  8. 新界條例下的祠堂
  9. 廟宇的登記和繼承
  10. 過繼習俗的新規限
  11. 寡婦和親女繼承的問題
  12. 棕地如何出現
  13. 丁屋政策的緣起
課程評核及作業

學期論文(50%)

課堂參與和表現(20%)

導修(30%)(分為小組、個人表現,各佔15% )

導修

見Blackboard。

參考書目

一、每週指定閱讀

1. 新界的歷史與傳說

Sung Hok-P’ang, “Legends and Stories of the New Territories,” Journal of the Hong Kong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vol. 13 (1973), pp. 111-129; vol. 14 (1974), pp. 160-185.

 

2. 城、鎮、村的分別

科大衛,<佛山可以成鎮?明清時期中國城鄉身份的轉變>,科大衛,《明清社會和禮儀》,北京:北京師範大學,2016年,第130-148頁。

 

3. 一田二主與田土契約

Michael J. E. Palmer, “The Surface-Subsoil Form of Divided Ownership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ome Examples from the New Territories of Hong Kong,” Modern Asian Studies 21, 1 (1987), pp. 1-119.

 

4. 新界劃界與駱克報告

《駱克先生香港殖民地展拓界址報告書》(駱克先生致殖民地部函),收入劉智鵬編,《拓展界址:英治新界早期歷史探索》,香港:中華書局,2010年,頁180-242。

 

5. 城寨主權誰屬

魯金,《九龍城寨史話》,香港:三聯書店,1988年。

 

6. 田土測量、登記和集體官契

張瑞威,《香港土地的測量和登記(1898-1905)》(香港歷史檔案館「檔案存珍五十年」專題講座,2022年10月14日)https://www.grs.gov.hk/ws/online/50years/tc/sec3/activities.html

 

7. 長洲黃維則堂風波

《集體官契》-長洲

 

8. 新界條例下的祠堂

Cap. 97 New Territories Ordinance  https://www.elegislation.gov.hk/hk/cap97

 

9. 廟宇的登記和繼承

Holmes Welch, “Buddhist Organizations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Hong Kong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vol. 1 (1960-61), pp. 98-114.

 

10. 過繼習俗的新規限

鄭小悠,<清代“獨子兼祧”>,《清史研究》,2015年5月(第2期),第55-64頁。

 

11. 寡婦和親女繼承的問題

蘇耀宗,<大清律例中須憑族長的意思—以廖英蘭案為例>,《明清史集刊》第11卷(2015年3月),第227-260頁。

 

12. 棕地如何出現

《棕須一變–香港棕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香港:本土研究社編,2022年。

 

13. 丁屋政策的緣起

Say H. Goo, “The small house policy and Tso and Tong land: Finding the interface between state and customary law in Hong Kong,” in Hualing Fu & John Gillespie (ed.), Resolving Land Disputes in East As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p. 374-391.

 

二、其他參考資料

  • 沈之奇,《大清律輯註》(上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
  • G. Jamieson, Chinese Family and Commercial Law, Hong Kong: Man Yee Building, 1970.
  • William C. Jones (transl.)., The Great Qing Cod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4.
  • 康熙《新安縣志》,1688年。
  • 嘉慶《新安縣志》,1819年。
  • 《粵東省例新纂》,1846年。
  • 《粵東成案初編》,1828年。
  • 《粵東成案初編補遺》,1828年。
學術著作誠信

請注意大學有關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規則,及適用於犯規事例的紀律指引和程序。詳情可瀏覽網址: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學生遞交作業時,必須連同已簽署的聲明一併提交,表示他們知道有關政策、規則、指引及程序。

  • 如屬小組習作,則所有組員均須簽署聲明;所有組員(不論有否簽署聲明及不論有否直接或間接撰寫有問題的內容)均須負上集體責任及受到懲處。
  • 如作業以電腦製作、內容以文字為主,並經由大學「維誠」系統 (VeriGuide) 提交者,學生將作業的電子檔案上載到系統後,便會獲得收據,收據上已列明有關聲明。

未有夾附簽署妥當的聲明的作業,老師將不予批閱。

學生只須提交作業的最終版本。

學生將作業或作業的一部份用於超過一個用途(例如:同時符合兩科的要求)而沒有作出聲明會被視為未有聲明重覆使用作業。學生重覆使用其著作的措辭或某一、二句句子很常見,並可以接受,惟重覆使用全部內容則構成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須先獲得相關老師同意方可提交作業。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