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星期四 6:30pm-8:15pm
地點伍何曼原樓505室
語言普通話
課程講師 蔡志祥 ((852) 3943 7127 / jiaocho@cuhk.edu.hk)
助教 馬木池 (mamukchi@cuhk.edu.hk)
課程綱要
本科旨在探討十九世紀中葉以來海外移民與華南地方的社會的互動關係;嘗試討論那些社會、政治和經濟發展,推動海外的移民;探討在不同階段的歷史過程中,華僑華人對故鄉的想像的變化,他們如何模塑、促進或窒礙僑鄉社會的近代化;海外的關係如何成為僑鄉社會的文化資產,建構僑鄉社會的政治、社會和文化生活。課程內容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從宏觀的角度,考察明清以來的商業和移民環境以及華南社會和經濟的基礎結構從而探討近代的海外移民的歷史與發展。第二部分從微觀的視角,考察華南僑鄉社區的移民與家鄉的關係,探討海外移民作為近代推動者與傳統的保護者之間的角色,從而理解僑鄉社會的文化、經濟和生活的變化。
1月9日 導論:課題與討論
一、宏觀環境
1月16日 離鄉的推力:華南僑鄉的歷史、社會與文化
1月23日 離鄉的宏觀環境: 16世紀以來中外交通與海外移民的推拉力量
1月24-30日 農曆新年假期
二、人和物的移動
2月6日 國家觀點與海外移民
2月13日 商品與商品鏈:鴉片
2月20日 商品與商品鏈:米
三、變動的可能性:社會結構
2月27日 近代僑鄉的政治與海外關係
3月12日 家庭、宗族與婦女:僑鄉的權力結構與聲音
四、生活的鏈接
3月19日 節日和儀式:僑鄉的近代與傳統的協商
3月26日 資訊和交流:僑批、僑刊與鄉訊裏的遠方
4月2日 海外的憧憬與家鄉的想象:虛擬宗族的建構
4月9日 家鄉連係與商業網絡: 移民與故鄉的互動關係
五、總結
4月16日 作為文化和社會資源的僑鄉
課堂出席與表現(10%)
導修表現(15%)
讀書報告(15%)
學期論文(60%)
第一次導修:2020年2月6日
陳達,《南洋華僑與閩粵社會》,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原書為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年版)。
第二次導修:2020年2月13日
Elizabeth Sinn, Pacific Crossing: California Gold, Chinese Migration, and the Making of Hong Kong,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3.
第三次導修:2020年2月20日
Wong Yee Tuan, Penang Chinese Commerce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ig five, Singapore: ISEAS: Yusof Ishak Institute, 2015.(中譯見 黃裕端著、陳耀宗譯,《19世紀檳城華商五大姓的崛起與沒落》,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
第四次導修:2020年3月5日
Philip A. Kuhn, Chinese Among Others: Emigration in Modern Times, Lanham :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08. (中譯見:孔飛力著,李明歡譯,《他者中的華人:中國近現代移民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
第五次導修:2020年3月12日
James L. Watson, Emigration and the Chinese Lineage: the Mans in Hong Kong and Lond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5.
第六次導修:2020年3月19日
Yow Cheun Hoe, Guangdong and Chinese Diaspora: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qiaoxiang, Routledge, 2013 (中譯見:游俊豪著,盧婷、謝文君譯,《廣東與離散華人:僑鄉景觀的嬗變》,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16)。
作業要求:
每位參加導修的同學必須在六次導修中選取其中一次,在導修課上作口頭報告;再在其餘各次中,選取一書,撰寫讀書報告,報告必須於該次導修課前呈交,字數以2000字為限。有關讀書報告撰寫的方法,請參閱
《歷史人類學學刊》
及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參考書目(待定)
A: 一般參考書(宏觀歷史)
B. 一般參考書 (僑鄉)
C:資料庫
D:專題
請注意大學有關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規則,及適用於犯規事例的紀律指引和程序。詳情可瀏覽網址: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學生遞交作業時,必須連同已簽署的聲明一併提交,表示他們知道有關政策、規則、指引及程序。
未有夾附簽署妥當的聲明的作業,老師將不予批閱。
學生只須提交作業的最終版本。
學生將作業或作業的一部份用於超過一個用途(例如:同時符合兩科的要求)而沒有作出聲明會被視為未有聲明重覆使用作業。學生重覆使用其著作的措辭或某一、二句句子很常見,並可以接受,惟重覆使用全部內容則構成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須先獲得相關老師同意方可提交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