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5507A 公眾歷史特別專題:
田野上的歷史
2019-2020年度 暑期課程
課程簡介
本科嘗試透過課堂的講解,讓學員認識香港在東南亞華人網絡中的中心地位;訓練學生以歷史的視角,認識東南亞各地華人社群的認同問題。
課程大綱
課程大綱:
堂數
|
日期
|
題目
|
1
|
5月30日
|
香港華人社會的形成與發展: 從開埠至二戰爆發
|
2
|
6月6日
|
香港與東南亞華人的聯繫:革命、商業、慈善網絡
|
3
|
6月13日
|
新加坡的華人社會
|
4
|
6月20日
|
馬來西亞的華人社會
|
5
|
6月27日
|
泰國政府的民族政策與曼谷的華人社會
|
6
|
7月4日
|
越南的華人社會:會安與西貢
|
7
|
7 月11日
|
印尼的華人社會及總結
|
8
|
7 月18日
|
上環考察
|
**因疫情影响,取消所有境外考察。
**因疫情影响,本地考察亦有機會取消。
導修
日期:7月4日
時間:2:30pm-5:00pm
內容:論文大網報告
地點:待定
參考書目
- 丁新豹,〈歷史的轉折:殖民體系的建立和演進〉,王賡武主編,《香港史新編》上冊,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98,頁59-130。
- 丁新豹,《善與人同:與香港同步成長的東華三院(1870-1997)》,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10。
- 王賡武,〈東南亞華人的身份認同之研究〉,收入氏著,《中國與海外華人》,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1994,頁233-262。
- 包樂史(Léonard Blussé)、吳鳳斌著,《18世紀末吧達維亞唐人社會:吧城公館檔案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
- 向大有,《越南封建時期華僑華人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
- 吳華,《新加坡華僑會館志》,新加坡:南洋學會,1975。
- 林孝勝,《新華研究:幫權、人物、口述歷史》,新加坡:新加坡青年書局,2010。
- 林孝勝,《新加坡華社與華商》,新加坡: 新加坡亚洲硏究学会 1995。柯木林,《石叻史記》,新加坡:新加坡青年書局,2007。
- 洪林、黎道綱主編:《泰國華僑華人研究》,香港: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有公限公司,2006。
- 崔貴強,《新馬華人國家認同的轉向,1945-1959》,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89。
- 莊國土、劉文正,《東南亞華人社會形成和發展:華商網絡、移民與一體化趨勢》,廈門:廈明大學出版社,2009。
- 陳育崧,《椰陰館文存》,新加坡:南洋學會,1983。
- 曾玲、莊英章,《新加坡華人的祖先崇拜與宗鄉社群整合:以戰後三十年廣惠肇碧山亭為例》,台北市:唐山出版社,2000。
- 楊進發,《新馬華族領導層的探索》,新加坡:新加坡青年書局,2007。
- 廖建裕,《印尼原住民、華人與中國》,新加坡:新加坡青年書局,2007。
- 蔡志祥,〈關係網絡與家族企業:以香港乾泰隆及其聯號為例〉,朱燕華、張維安編著,《經濟與社會:兩岸三地社會文化的分析》,台北:生智文心事業有限公司,2001,頁193-205。
- 蔡佩蓉,《清季驻新加坡领事之探讨》,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River Edge, N.J.: 八方文化企业公司,2002。
- 李元瑾,《东西文化的撞击与新华知识分子的三种响应:邱菽园、林文庆、未旺相的比较研究》,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River Edge, N.J.: 八方文化企业公司,2001。
- 張清江,《新馬華人史譯叢》,新加坡:新加坡青年書局,2007。
- 濱下武志著,馬宋芝譯,《香港大視野:亞洲網絡中心》,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1997,第3章,〈移民、華僑與香港──匯款網絡的建構〉,頁43-70;第5章,〈亞洲的金融中心──網絡城市的作用〉,頁95-120。
- 顏清湟,《從歷史角度看海外華人社會變革》,新加坡:新加坡青年書局,2007。
- Carroll, John M. Edge of Empires: Chinese Elites and British Colonials in Hong Kong.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 Dobbs, Stephen. The Singapore River: a Social History, 1819-2002. 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2003. Van Roy, Edward. Siamese Melting Pot: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Making of Bangkok. Singapore : ISEAS Yusof Ishak Institute, 2017.
- Skinner, G. William. Chinese Society in Thailand: an Analytical History.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57.
- Smith, Carl T. Chinese Christians: Élites, Middlemen, and the Church in Hong Kong.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 Sng, Jeffery and Bisalputra, Pimpraphai, A History of the Thai-Chinese. Singapore: Editions Didier Millet, 2015.
- Tan Chee-Beng, Colin Storey, Julia Zimmerman eds. Chinese Overseas: Migration, Research and Documentation. Hong Kong :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7.
- Wang, Gungwu. The Chineseness of China: Selected Essays.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 Warren, James Francis. Rickshaw Coolie: a People’s History of Singapore, 1880-1940. Singapo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Yeoh, Brenda S.A. Contesting space in colonial Singapore : power relations and the urban built environment. 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2003.
- Yen Ching-hwang.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Chinese in Singapore and Malaya, 1800-1911. Singapo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中譯本:粟明鮮、陸宇生、梁瑞平、蔣剛譯,《新馬華人社會史》,北京市: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91。)
- Yong Ching Fatt. Chinese Leadership and Power in Colonial Singapore. Singapore: Times Academic Press, 1992.
學術著作誠信
請注意大學有關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規則,及適用於犯規事例的紀律指引和程序。詳情可瀏覽網址: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學生遞交作業時,必須連同已簽署的聲明一併提交,表示他們知道有關政策、規則、指引及程序。
- 如屬小組習作,則所有組員均須簽署聲明;所有組員(不論有否簽署聲明及不論有否直接或間接撰寫有問題的內容)均須負上集體責任及受到懲處。
- 如作業以電腦製作、內容以文字為主,並經由大學「維誠」系統 (VeriGuide) 提交者,學生將作業的電子檔案上載到系統後,便會獲得收據,收據上已列明有關聲明。
未有夾附簽署妥當的聲明的作業,老師將不予批閱。
學生只須提交作業的最終版本。
學生將作業或作業的一部份用於超過一個用途(例如:同時符合兩科的要求)而沒有作出聲明會被視為未有聲明重覆使用作業。學生重覆使用其著作的措辭或某一、二句句子很常見,並可以接受,惟重覆使用全部內容則構成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須先獲得相關老師同意方可提交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