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 歴史系 歴史系
聯絡我們

HIST3373 二十世紀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

2019-2020年度 第二學期

時間星期一 2:30pm-4:15pm

地點李兆基樓208室

語言粵語 /
英語

課程講師 李曉康 ((852) 3943 7122 / michaellee@cuhk.edu.hk)

課程簡介

課程簡介:

本科旨在探究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在英國殖民統治時代至獨立以後的華文教育 (以華語為教學語言) 之發展過程。新馬兩地的華文教育發展受到政治、社會、經濟及文化等因素的影響,而且華文教育與新馬兩地英國殖民統治末期的政治變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二十世紀同時亦見證新馬兩地華文教育曾經盛極一時,直至現在面臨不少發展方面的困難,其長遠發展之前景仍然是未知數。本科將就新馬兩地華文教育的興衰作深入而詳細的討論,其中主要的課題包括:華文教育與海外華人之關係、華文教育在英國殖民統治時代所受到的壓制、著名華商辦學、華文教育與戰後新馬兩地後殖民時期政治發展之關係、華文大學的興衰、獨立後新馬兩地政府對華文教育發展的政策變化、馬來西亞華校和華教組織對當地政府所推行的華文教育政策之反抗,並針對新馬華文教育發展的特點作比較研究。

 

學習成果:

本科所預期之學生學習成果,包括:

  1. 學生能夠追溯新加坡及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在19及20世紀的發展經過。
  2. 學生能夠闡釋新加坡及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在20世紀如何演變。
  3. 學生能夠辨識新加坡及馬來西亞華文教育歷史發展的特色。
  4. 學生能夠比較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地華文教育歷史發展過程之異同。
  5. 學生能夠從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兩地的案例,就華文教育對東南亞華人之歷史意義作出評價。
  6. 學生能夠針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地之政治、社會及經濟等方面的背景,對兩地之華文教育歷史進行深入研究。
課程大綱

第一講 (一月六日):引言

第二講 (一月十三日):二十世紀的新加坡及馬來西亞

第三講 (一月二十日):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華人社會

第四講 (二月三日):新加坡及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源起

第五講 (二月十日):新馬華人社團與華文教育

第六講 (二月十七日):新加坡華文教育的先驅:陳嘉庚

第七講 (二月廿四日):新馬華文教育、英國及中國

第八講 (三月二日):戰後華文教育與新馬的政治動盪

第九講 (三月九日):南洋大學的興亡

第十講 (三月十六日):新馬獨立與華文教育的變遷

第十一講 (三月廿三日):馬來西亞華校組織:董總、教總及沈慕羽

第十二講 (四月六日):新馬華文教育的復興?

第十三講 (四月十三日):總結

課程評核及作業

導修表現 25%
關讀報告 (根據指定導修閱讀材料) 25%
家課式考試 50%

參考書目

將在首課節公布。

學術著作誠信

請注意大學有關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規則,及適用於犯規事例的紀律指引和程序。詳情可瀏覽網址: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學生遞交作業時,必須連同已簽署的聲明一併提交,表示他們知道有關政策、規則、指引及程序。

  • 如屬小組習作,則所有組員均須簽署聲明;所有組員(不論有否簽署聲明及不論有否直接或間接撰寫有問題的內容)均須負上集體責任及受到懲處。
  • 如作業以電腦製作、內容以文字為主,並經由大學「維誠」系統 (VeriGuide) 提交者,學生將作業的電子檔案上載到系統後,便會獲得收據,收據上已列明有關聲明。

未有夾附簽署妥當的聲明的作業,老師將不予批閱。

學生只須提交作業的最終版本。

學生將作業或作業的一部份用於超過一個用途(例如:同時符合兩科的要求)而沒有作出聲明會被視為未有聲明重覆使用作業。學生重覆使用其著作的措辭或某一、二句句子很常見,並可以接受,惟重覆使用全部內容則構成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須先獲得相關老師同意方可提交作業。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