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8日,應中大比較及公眾歷史研究中心邀請,艾希特大學古典及古代史系的基斯杜化·史維奇博士進行為題「古羅馬興建紀念建築的爭議」的講座。講者探討了古羅馬城市發展對社會的影響,並指出為何公共建設常常導致貧窮居民被迫搬遷。講座深入探討這些項目面臨的阻力,表明考古記錄可能只呈現了部分的故事。史維奇博士強調,城市規劃牽涉的利益複雜交織,指出某些人的進步往往是以他人為代價。這種方法為古羅馬的城市發展及其對不同社會群體的各種影響提供了細緻的視角。
應中大中國歷史研究中心邀請,中山大學歷史學系 (珠海) 凌灧博士於1月19日以「祖蔭與時運:漕運制度變革下的運道疏治與湖田處置」為題進行演講。講者的討論圍繞「祖蔭」與「時運」兩個關鍵詞。1901年漕糧改折,漕運遂廢,帶來制度變革的「時運」。山東聖裔憑藉「祖蔭」在漕運與湖田資源的爭奪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講者梳理了漕運制度的變革過程──清晚期罷漕運、湖地乾涸後出現大量田土,湖田局應運而生,以處理湖田的爭租和押價事宜,並保持湖田的官有屬性。民國初年,山東財政廳向美、日兩國借款以疏浚運河,但最終破產;與此同時,聖裔仍以祀田為名爭奪湖田。至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湖田局改歸山東省建設廳,聖裔祀田受到政策衝擊,險些被劃為地方公產。此後,1931年華北水災促使黃河運道疏浚工程重啟,但由於戰爭等原因而步履艱難。透過以上的分析,講者認為,漕運的政治功能大於賦租收入,又大於禮制。聖裔也藉助禮制力量與祀田的普惠性進行地方整合。當運河在脫離了漕運的政治任務後,它依舊承擔了運輸的功能。隨著水櫃分解失效與湖田成陸化,無論是國有還是地方官產都難以支撐運道疏治的成本。
應中大中國歷史研究中心邀請,中山大學歷史學系 (珠海) 吳滔教授於1月19日以「共享與分割:作為股份單位的『四大民瑤』及其形成機制」為題進行演講。講者首先梳理了明代衛所屯田制度下,瑤人通過「墾耕把隘」獲得賦役優免權的過程。進而介紹在湖南江永縣源口瑤族鄉清溪村發現的500餘張契約文書,這批契約最早的簽訂日期於明代隆慶年間,大部分為清代乾隆年以後,內容與十八世紀末以後田洞和山地開發及田土交易有關。講者提出這批瑤人契約有三個特征:不推收、不契稅、不丈量,這些特征對應了瑤人的優免權。而該權利的獲得與劃分在契約中也有跡可循。契約中頻繁出現「瑤例十五條」的說法,講者推測這是在衛所裁撤、「兩相上納」體制轉變後,出現的以清溪村整體為一個單位,內部劃分了十五個股份的共享機制。此外,契約中還發現一些新的納稅單位,例如由瑤長瑤目統領的牌甲地方戶。瑤人契約清楚地交代繳稅單位,以應對複雜的賦稅責任。
日期: | 2024年2月1日 (星期四) |
時間: | 下午6時30分至8時 |
地點: | ZOOM會議平台 (會議 ID: 990 8868 4183) |
講題: | “The Global Age of Pearls”: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Century Pearl Fishing in the Americas and Asia |
講者: | 喬治·列洛教授 歐洲大學學院歷史系 |
語言: | 英語 |
日期: | 2024年2月8日 (星期四) |
時間: | 上午10時至11時30分 |
地點: | ZOOM會議平台 (會議 ID: 990 8868 4183) |
講題: | lanuensis ergo mercator: Who was a Merchant in Medieval Genoa? |
講者: | 喬爾·帕蒂森教授 威廉斯學院歷史系 |
語言: | 英語 |
主辦: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比較及公眾歷史研究中心
查詢:3943 8541
日期: | 2024年2月2日 (星期五) |
時間: | 上午9時30分至6時 |
地點: | 香港中文大學馮景禧樓太古堂1號演講廳 (SWH 1) |
語言: | 粵語 |
主辦: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比較及公眾歷史研究中心
查詢:3943 8541
日期: | 2024年2月5日 (星期一) |
時間: | 下午4時30分至5時 |
地點: | ZOOM會議平台 (會議 ID: 966 8983 3419) |
講者: | Ian MORLEY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 |
語言: | 英語 |
查詢: | 3943 8659 |
各老師及同學如欲投稿,請將中英文稿件以電子郵件方式傳至 chanfiona@cuhk.edu.hk。截稿時間為每週一下午四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