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星期四 18:30 - 20:15
地點李兆基建築學大樓G03室 (ARC G03)
語言普通話
課程講師 賀喜 (39431529 / hexi@cuhk.edu.hk)
助教 楊思源 (1155199932@link.cuhk.edu.hk)
本科旨在討論清末民初至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普通人」的涵意、形象與日常生活的演變。這個時代是整個社會政治理論改變的時代:原有的由皇帝達至鄉村的禮儀改變為由政府達至城市。曾經被視為禮儀中心的鄉村被邊緣化,曾經佔據正統地位的價值被視為迷信,而另一套新的生活方式則開始代表社會的風尚,城市在這個風尚中成為進步的象徵。在這個新舊交替的年代,個人、家庭、國家,甚至於語言、性別都經歷了重新定位以及塑造的過程,這個過程至今仍在繼續,你我都是其中的創造者與被創造者。歸根究底,這門課就是希望能討論你我都置身其中並習以為常的社會是如何從清末演變成而來。
從改革到革命的阿Q
新中國的國民
女學生:新婦女的開端
城市經驗
工作的改變與工人階級的興起
普及娛樂與大眾文化
家庭與宗族
性別革命,有嗎?
學校:知識分子與其社會責任
中國式的原教旨主義
抗戰中的普通人
英雄與主義
歷史與階級的分化
1、課堂出席以及討論10%;
2、導修報告及討論30%;
3、學期論文占全科60%;
導修題目(待定)
研究論著
1、李孝悌:《淸末的下層社會啟蒙運動1901-1911》,石家莊:河北敎育出版社,2001。
2、Wang Fan-shen, “Evolving prescription from social life in the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 from Qunxue to society”, Joshua A. Fogel & Peter G. Zarrow eds. Imagining the People, Armonk: M. E. Sharp, 1997, pp.258-278.
3、沈艾娣:《夢醒子: 一位華北鄉居者的人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Henrietta Harrison, The Man Awakened from Dreams: One Man’s Life in a North China Village, 1857-1942,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
4、陳平原:《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晚清畫報研究》,香港:三聯書店,2008年。
5、吳昊:《都會雲裳:細說中國婦女服飾與身體革命(1911-1935)》,香港:三聯書店,2006。
6、盧漢超:《霓虹燈外:20世紀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7、Cody, J.W, American planning in Republican China, Planning Perspectives, 11, 1996, pp.339-377.
8、Kristin Stapleton, Civilizing Chengdu: Chinese Urban Reform, 1895-1937, Camb. Mass.: HarvardUniversityAsianCenter, 2000.
9、潘淑華:《民國時期廣州的糞穢處理與城市生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9期,第67-95頁。
10、斐宜理:《上海罷工:中國工人政治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Elizabeth J. Perry, Shanghai on Strike: the Politics of Chinese Labor, Stanford, Calif.: StanfordUniversity Press, 1993.
11、鄧爾麟:《錢穆與七房橋世界》,北京:北京科學文獻出版社,1995。(Jerry Dennerline, Qianmu and the World of Seven Mansion, M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8.)
12、呂芳上:《1920年代知識份子有關情愛問題的抉擇與討論》,《無聲之聲Ⅰ:近代中國的婦女與國家 1600-1950》,第73-102頁。
13、趙妍傑:《家庭革命:清末民初讀書人的憧憬》,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2020。
14、洪長泰:《到民間去:中國知識份子與民間文學,1918——1937》,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15、陳蘊倩:《空間政治:道路與意識形態日常化》,原載《史學月刊》,2007年第12期。
16、賀喜、科大衛:《秘密社會的秘密:清代的天地會與哥老會》,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2。
17、Henrietta Harrison, The Making of the Republican Citizen: Political Ceremonies and Symbols in China, 1911-1929,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人物傳記與回憶錄
1、劉大鵬:《退想齋日記》,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
2、曾紀芬口述,瞿宣穎筆錄:《曾寶蓀回憶錄(附崇德老人八十自訂年譜)》,長沙:嶽麓書社,1986。
3、楊步偉:《一個女人的自傳》,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7。
4、蝴蝶:《蝴蝶回憶錄》,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8。
5、周建人口述,周曄編寫:《魯迅故家的敗落》,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6、郭沫若:《郭沫若自傳》,第一卷(《少年時代》),香港:三聯書店,1978。
7、舒衡哲:《張申府訪談錄》,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
8、斯諾:《西行漫記(紅星照耀中國)》,北京:三聯書店1979
9、陳存仁:《銀元時代生活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報紙、雜誌
電影
1、《大路》
2、《新女性》
3、《體育皇后》
請注意大學有關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規則,及適用於犯規事例的紀律指引和程序。詳情可瀏覽網址: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學生遞交作業時,必須連同已簽署的聲明一併提交,表示他們知道有關政策、規則、指引及程序。
未有夾附簽署妥當的聲明的作業,老師將不予批閱。
學生只須提交作業的最終版本。
學生將作業或作業的一部份用於超過一個用途(例如:同時符合兩科的要求)而沒有作出聲明會被視為未有聲明重覆使用作業。學生重覆使用其著作的措辭或某一、二句句子很常見,並可以接受,惟重覆使用全部內容則構成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須先獲得相關老師同意方可提交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