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 歴史系 歴史系
聯絡我們

HIST5507 公眾歷史特別專題:香港的傳統中國節日:歷史人類學的視野

2024-2025年度 第二學期

時間星期五 18:30 - 20:15

地點康本國際學術園405室 (YIA 405)

語言普通話

課程講師 馬木池 (mukchima@cuhk.edu.hk)

課程簡介

此學科嘗試從歷史和人類學的角度,考察在香港的市區和鄉村地方慶祝的傳統中國節日,從而理解在急劇都市化和近代化的過程中,作為非物資文化遺產的節日如何被保護、改變和重新詮釋。

  • 讓學生全面認識在香港不同社會因素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適應與轉變。
  • 透過參與觀察,收集與分析資料,讓學生掌握歷史人類學的方法與理論,以歷史的視角從事田野研究。
  • 利用跨學科方法,培養學生理解自身的傳統,欣賞他人的生活方式。
課程大綱

課程大綱:

  1. 學術回顧:香港的傳統中國節日
  2. 鄉土社會的神鬼祖先
  3. 民間信仰與國家認同
  4. 殖民管治:華人廟宇條例與地方節慶傳統的再造
  5. 非常時期的節日:日治下的漁業社區
  6. 重構節日儀式: 二戰後的長洲漁民社區
  7. 從遊神到競渡:二戰後政府對地方節慶的參與
  8. 整治地方社團:二戰後政府對地方節慶的參與
  9. 傳統節日中的殖民元素:會景巡遊
  10.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海外移民對地方傳統節慶的影響
  11. 文化遺產的倡議與保護
  12. 香港主權回歸前後的傳統節慶:記憶與遺忘
  13. 回顧與反思:承傳與規訓
課程評核及作業

課程評核

  1. 課堂參與(佔10%):上課、提問及參與討論。
  2. 田野考察報告(佔30%):

課程期間將會有兩次田野考察活動,同學必須出席其中一次,並於考察完結後,撰寫「田野考察」報告一篇,詳情將會在課堂上介紹。

  1. 學期論文(佔50%)

選取任何一項「香港傳統中國節日」作為學期論文題目,結合田野與文獻資料,撰寫約5,000字的學期論文,於2025年4月18日(星期五)前以Veriguide提交。

  1. 學期論文研究計劃(10%)

必須於2025年3月28日前提交草擬之學期論文研究計劃,依導師意見進行修改。

參考書目

閱讀材料(暫定)

馬木池:《殖民管治下的傳統節慶:長洲太平清醮的流變》,香港:康樂文化事務署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2022。

廖迪生主編:《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東亞地方社會》,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香港文化博物館,2011。

蔡志祥、韋錦新編:《延續與變革:香港社區建醮傳統的民族誌》,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4。

蔡志祥:《打醮: 香港的節日與地方社會》, 香港: 三聯書店,2000。

蔡志祥:《酬神與超幽:香港傳統中國節日的歷史人類學視野》,上卷,香港:中華書局,2019。

黎志添:《廣東地方道教研究:道觀、道士及科儀》,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7。

田仲一成著,錢杭、任余白譯:《中國的宗族與演劇:華南宗族社會中祭祀組織、儀禮及其演劇的相關構造(上下冊)》,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19。

Blake, C. Fred, Ethnic Groups and Social Change in a Chinese Market Town, Honolulu: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 1981.

Faure, David,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Rural Society: Lineage and Village in the Eastern New Territories, Hong Kong,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Law, Joan and Barbara Ward, Chinese Festival, SCMP, 1985 (or the 2006 edition).

Prasenjit Duara, “Superscribing Symbols: The Myth of Guandi, Chinese God of War,”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 47, no.4 (Nov. 1988), pp.778-795. (中譯:〈復劃符號:關帝的神話〉,收在張頌仁、陳光興、高明士主編,《歷史意識與國族認同:杜贊奇讀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頁1-32。)

Watson, James L., Emigration and the Chinese Lineage: The Mans in Hong Kong and Lond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5.

Watson, Rubie S. Inequality Among Brothers: Class and Kinship in South Chin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中譯:時麗娜譯,《兄弟并不平等:華南的階級和親族關係》,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Wolf, Arthur, “God, Ghost and Ancestor” in Arthur Wolf ed., Religion and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pp.131-182. (中譯本:張珣譯,(神、鬼和祖先),收於《思與言》第35卷第3期,1997年9月,頁233-292。)

華琛(James L. Watson)、華若璧(Rubie S. Watson)著,張婉麗、盛思維譯;《鄉土香港:新界的政治、性別及禮儀》,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1。

學術著作誠信

請注意大學有關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規則,及適用於犯規事例的紀律指引和程序。詳情可瀏覽網址: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學生遞交作業時,必須連同已簽署的聲明一併提交,表示他們知道有關政策、規則、指引及程序。

  • 如屬小組習作,則所有組員均須簽署聲明;所有組員(不論有否簽署聲明及不論有否直接或間接撰寫有問題的內容)均須負上集體責任及受到懲處。
  • 如作業以電腦製作、內容以文字為主,並經由大學「維誠」系統 (VeriGuide) 提交者,學生將作業的電子檔案上載到系統後,便會獲得收據,收據上已列明有關聲明。

未有夾附簽署妥當的聲明的作業,老師將不予批閱。

學生只須提交作業的最終版本。

學生將作業或作業的一部份用於超過一個用途(例如:同時符合兩科的要求)而沒有作出聲明會被視為未有聲明重覆使用作業。學生重覆使用其著作的措辭或某一、二句句子很常見,並可以接受,惟重覆使用全部內容則構成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須先獲得相關老師同意方可提交作業。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