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 歴史系 歴史系
聯絡我們

HIST5507 公众历史特别专题:华北地域史:从"中国"到北方

2024-2025年度 第一學期

時間星期六 13:30 - 16:15

地點李兆基楼1号演讲厅 (LSK LT1)

語言普通话

課程講師 黄雅雯 (ywhuanghis@foxmail.com)

課程簡介

课程简介

中国在政治上高度统一,但文化上却有分歧。于是在文化上,我们便有所谓华北、江南、华南等等的地域称谓,而华北,是指淮河以北的地域。其实这个称谓,是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江南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江南以北就是华北,以南就是华南。但在这之前,根本没有所谓华北,那里是中原,是文化的中心;中原以外,便是蛮夷戎狄。本科将以山东作为重心,讨论从春秋时代到近代的中国北方如何从中原变成华北,并探讨华北文化的独特性,以及这种独特性的背后原因。

课程目标

  • 掌握华北区域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的脉络。
  • 了解华北独特文化形成的原因。

课程形式

1、演讲授课

2、导修报告

課程大綱

课程大纲

 

第一讲 引言:华北地理与文化概览

 

第二讲 先秦与秦汉的儒家思想

 

第三讲 魏晋乱世与北朝生活

 

第四讲 隋唐时代的佛教与山东豪杰

 

第五讲 从经济重心南移到征服王朝统治

 

第六讲 明代北方的边镇

 

第七讲 明清山东盐法

 

第八讲 明清帝国与山东运河

 

第九讲 华北赋役制度与宗族

 

第十讲 黄河改道

 

第十一讲 捻军、团练与义和团

 

第十二讲 近代华北农村与抗战根据地

 

第十三讲 总结:今日之华北社会特征

 

課程評核及作業

课程评估

1、课堂出席及讨论10%

2、导修报告及讨论30%

3、期末报告60%

導修

导修题目

1.选择一个对于华北的刻板印象或南北差异之处,分析其成因及合理性。

2.谈谈你眼中的华北区域范围,并陈述原因。

3.探索自己家乡(或其他感兴趣的区域)的历史,溯源其风土人情与地域特色的成因。

4.如果你是一个明代的人,试图游览华北地区,如何规划行程并说明原因。

 

參考書目

各讲参考阅读

第一讲 引言:华北地理与文化概览

张利民:《华北考》,《史学月刊》,2006年第4期,第45-50页。

仲伟民、王正华:《作为区域的华北概念渊源及流变——兼析明清社会经济史视野下的华北》,《探索与争鸣》,2021年第1期,第135-148页。

第二讲 先秦与秦汉的儒家思想

何佑森:《孔子的生平及弟子》,《史语所集刊》,504分,第767-791页,1979年。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1-87页。

第三讲 魏晋乱世与北朝生活

金发根:《永嘉乱后北方的豪族》,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1964年,7-37页。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论丛》,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22-232页。

侯旭东:《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朝廷、州县与村里》,商务印书馆,2022年,53-84页,235-257页。

谷川道雄着,马云超译:《隋唐帝国的形成》,九州出版社,2020年版。

第四讲 隋唐时代的佛教与山东豪杰

刘淑芬:《五至六世纪华北乡村的佛教信仰》,《史语所集刊》,633分,1993年。

陈寅恪:《论隋末唐初所谓山东豪杰》,《金明馆丛稿初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243-265页。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183-235页。

第五讲 从经济重心南移到征服王朝统治

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元朝的族群政策与族群关系》,《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下册)》,中华书局,2007年,第463-475页。

郑素春:《全真教与大蒙古国帝室》,台湾学生书局,民国76年,第49-58页。

王锦萍:《蒙古征服之后:13-17世纪华北地方社会秩序的变迁》,陆骐、刘云军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版,第63-122页。

第六讲 明代北方的边镇

寺田隆信:《山西商人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赖建诚:《边镇粮饷: 明代中后期的边防经费与国家财政危机(1531—1602)》,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第七讲 明清山东盐法

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第251-287页,第5章《盐的专卖》。

黄雅雯:《清代前期山东沿海州县票盐制度的形塑——以寿光县、昌邑县为例》,《中国经济史研究》,2023年第6期。

第八讲 明清帝国与山东运河

张瑞威:《十八世纪江南与华北之间的长程大米贸易》,《新史学》二十一卷一期。

凌滟:《各取所需:运河功臣的再发明——宋礼、白英的立祀及其后裔的宗族建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第42-57页。

第九讲 华北赋役制度与宗族

任雅萱:《大户与宗族:明清山东型系谱流变与实践》,《史林》,2021年第1期,99-110页。

黄雅雯:《从:清代前期山东寿光县顺庄法的推行》,《清史研究》,2020年第2期,13-25页。

第十讲 黄河改道

马俊亚:《被牺牲的局部: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研究(1680-1949)》四川人民出版社2023年。

第十一讲 捻军、团练与义和团

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07-178页。

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第十二讲 近代华北农村与抗战根据地

李里峰:《土地改革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一项政治史的考察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

齐小林:《当兵 :华北根据地农民如何走向战场》,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

第十三讲 总结:今日之华北社会特征

二、 其他参考书目:

1. 从翰香:《近代冀鲁豫乡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2. 赵世瑜:《大河上下:10世纪以来的北方城乡与民众生活》,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 葛剑雄:《黄河与中华文明》,中华书局2020年版。

4. 杨懋春:《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 马若孟:《中国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民发展,1890-1949》,史建云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年版。

學術著作誠信

請注意大學有關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規則,及適用於犯規事例的紀律指引和程序。詳情可瀏覽網址: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學生遞交作業時,必須連同已簽署的聲明一併提交,表示他們知道有關政策、規則、指引及程序。

  • 如屬小組習作,則所有組員均須簽署聲明;所有組員(不論有否簽署聲明及不論有否直接或間接撰寫有問題的內容)均須負上集體責任及受到懲處。
  • 如作業以電腦製作、內容以文字為主,並經由大學「維誠」系統 (VeriGuide) 提交者,學生將作業的電子檔案上載到系統後,便會獲得收據,收據上已列明有關聲明。

未有夾附簽署妥當的聲明的作業,老師將不予批閱。

學生只須提交作業的最終版本。

學生將作業或作業的一部份用於超過一個用途(例如:同時符合兩科的要求)而沒有作出聲明會被視為未有聲明重覆使用作業。學生重覆使用其著作的措辭或某一、二句句子很常見,並可以接受,惟重覆使用全部內容則構成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須先獲得相關老師同意方可提交作業。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