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星期五18:30-20:15
地點太古堂2号演讲厅(SWH2)
語言普通话
課程講師 馮筱才 (china20century@gmail.com)
助教 王澍 (1155182440@link.cuhk.edu.hk)
本課程探討二十世紀中國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複雜內涵。分析民族主義的興起、群眾動員的模式、黨國體制的形成、經濟財政的危機等,涉及歷史時期大致從1900年到1949年。
學員修讀本課程後,將能夠
(1) 強化對於二十世紀中國前期各種政治話語的解析能力。
(2) 拓展對於二十世紀中國前期各種重大事件的認識與想像。
(3) 加深對於二十世紀中國各種檔案史料的認識和運用能力。
(4) 改善學術報告和學術寫作能力。
第1週(9月6日): 緒論
第2週(9月13日): 從義和團到保路運動:民族主義與地方主義
第3週(9月20日): 吊詭的革命:口號、暴力與秩序
第4週(9月27日):「群衆」如何才能「運動」起來?—— 從五四到北伐
第5週(10月4日): 從分裂到「統一」:軍閥時代的紛亂與繁榮
第6週(10月11日): 重陽節公衆假期
第8週(10月25日):「列強」在中國:糾纏不清的外交與內政
第9週(11月1日): 「新生活運動」:黨國體制下的社會重塑與文化生産
第10週(11月8日): 威權政府的「敵人」及其社會管控
第11週(11月15日): 經濟統制與「國進民退」:從戰時到戰後
第12週(11月22日):「民主」的嘗試:社團、選舉與政黨競合
第13週(11月29日): 稅收、金融與20世紀中國的財政宿命
課堂出勤及表現:10分
導修小組報告(10分)及史料分析報告(10分):20分
書評(10分)及期末論文(60分,根據史料分析報告與書評總結撰寫):70分
*字數要求:史料分析報告含注釋不得少於四千字,書評含注釋不得少於三千字,期末論文含注釋不得少於五千字。
請注意大學有關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規則,及適用於犯規事例的紀律指引和程序。詳情可瀏覽網址: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學生遞交作業時,必須連同已簽署的聲明一併提交,表示他們知道有關政策、規則、指引及程序。
未有夾附簽署妥當的聲明的作業,老師將不予批閱。
學生只須提交作業的最終版本。
學生將作業或作業的一部份用於超過一個用途(例如:同時符合兩科的要求)而沒有作出聲明會被視為未有聲明重覆使用作業。學生重覆使用其著作的措辭或某一、二句句子很常見,並可以接受,惟重覆使用全部內容則構成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須先獲得相關老師同意方可提交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