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星期二 18:30 - 20:15
地點太古堂2號演講廳 (SWH 2)
語言普通話
課程講師 張曉宇 (39435489 / hycheung@cuhk.edu.hk)
助教 姜樹青 (shuqingjiang@link.cuhk.edu.hk)
中國古代禮儀與政治的關係向來錯綜複雜,尤以朝廷禮儀為最。在儒家思想薰染下,三代禮樂之治成為後世治世行政的典範。然而「三代禮樂」多數存在於想像之中。從漢、唐走向明、清,中國禮制歷經無數變遷。通過考察、梳理和分析八至十四世紀中國禮儀的形態與變化,本課程希望引導同學思考中古禮儀與政治的關係,理解朝廷禮制「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的用意。
第一講: 導論──禮儀史的材料與發展
第二講: 禮學與禮儀史──三《禮》學的歷史與歷史化的「三禮」學
第三講: 早期朝儀系統的發展與演變
第四講: 中古禮儀體制的形塑──《大唐開元禮》與中唐禮儀革命
第五講: 中古朝儀的發展過程──從「變唐之禮」到《太常因革禮》
第六講: 禮儀的具像化──禮圖學與禮書發展
第七講: 禮儀政治個案研究之一:北宋濮議之爭
第八講: 禮儀政治個案研究之二:士大夫「家廟」觀念的再興
第九講: 禮儀政治個案研究之三:宋代明堂空間的構建
第十講: 「道學」地域視角中的古禮復興運動
第十一講: 從朝廷禮制到家禮──禮制的社會化
第十二講: 中古禮儀傳統的消散
第十三講: 總結──政治禮儀與禮儀政治的現代意義
學期論文佔本課程評分60%,字數以7000-8000字左右為佳。上限不得超過10000字,否則可能會被酌情扣分。
導修課程為禮儀史文獻釋讀,一共四次。每位同學選擇一次導修作口頭報告。其他導修均須出席,針對其他同學報告提出問題並參與討論。無故缺席導修者將喪失該次口頭報告或討論分數。每組報告同學須於報告完一週內提交書面心得一份。報告不超過2000字。
每次導修將由同學輪流報告,報告時間以2-3分鐘為佳。報告同學需釋讀、分析該節導修之禮儀文獻序文,並針對該序文的內容和意義提出個人看法。
口頭報告及討論:15%
書面報告: 15%
導修書面報告和學期論文均需如期繳交。導修遲交者一天扣分3%;學期論文遲交者一天扣分10%。
同學可自行選擇感興趣的禮儀史題目,或者針對中國中古時代某一特定禮儀文獻以作深入研究。
禮儀文獻包括禮經、禮經注疏、儀禮文本、官方政書中的禮制敍述、私人文集議禮文字。
學期論文佔本課程評分60%,字數以7000-8000字左右為佳。上限不得超過10000字,否則可能會被酌情扣分。
導修課程為禮儀史文獻釋讀,一共四次。每位同學選擇一次導修作口頭報告。其他導修均須出席,針對其他同學報告提出問題並參與討論。無故缺席導修者將喪失該次口頭報告或討論分數。每組報告同學須於報告完一週內提交書面心得一份。報告不超過2000字。
每次導修將由同學輪流報告,報告時間以2-3分鐘為佳。報告同學需釋讀、分析該節導修之禮儀文獻序文,並針對該序文的內容和意義提出個人看法。
口頭報告及討論:15%
書面報告: 15%
導修書面報告和學期論文均需如期繳交。導修遲交者一天扣分3%;學期論文遲交者一天扣分10%。
導修:禮儀史文獻校讀及釋義 (暫定)
通過序文分析文獻撰寫背景、歷史意義。能結合文獻本身指出其問題意識者尤善。
第一次導修:孔穎達:〈禮記正義序〉
第二次導修:歐陽修:《新唐書》卷十一〈禮樂一〉「吉禮一」序文
第三次導修:王安石:〈周禮義序〉
第四次導修:朱熹:〈家禮序〉
將於第一節課堂上派發。
請注意大學有關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規則,及適用於犯規事例的紀律指引和程序。詳情可瀏覽網址: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學生遞交作業時,必須連同已簽署的聲明一併提交,表示他們知道有關政策、規則、指引及程序。
未有夾附簽署妥當的聲明的作業,老師將不予批閱。
學生只須提交作業的最終版本。
學生將作業或作業的一部份用於超過一個用途(例如:同時符合兩科的要求)而沒有作出聲明會被視為未有聲明重覆使用作業。學生重覆使用其著作的措辭或某一、二句句子很常見,並可以接受,惟重覆使用全部內容則構成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須先獲得相關老師同意方可提交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