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 歴史系 歴史系
聯絡我們

HIST2102 唐宋之变革

2023-2024年度 第二學期

時間星期四, 10:30 - 12:15

地點李兆基楼302室 (LSK 302)

語言粤语

課程講師 萧锦华 (kamwsiu@cuhk.edu.hk)

助教 姜树青 (1155014480@link.cuhk.edu.hk)

課程簡介

本课程主要探讨中国唐朝至宋朝的政治、外交、经济及社会文化等方面之变革,尤其侧重贵族政治的衰落与君主专制的发展、帝国的外交政策及东亚国际外交关系的变化、经济与城市的结构转变,以及蜕变中之社会文化生活等课题的讨论。透过简报讲授课堂、互动性导修、原始文献导读及纪录像片观赏等活动,同学当能全面掌握多元视野下的唐宋变革期理论的基本概念、知识及研究方法。

学生修毕本课程后,将能:

  1. 具备研习唐宋时期变革历史乃至中国历史时代分期的多元视野和实证方法;
  2. 掌握有关唐宋时期的政治、外交、社会、经济及文化诸方面的变革历史及彼此间的互动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3. 养成对于唐宋时期各方面变革历史的批判分析思维,例如能够评估原始文献中有关证据或事例在多少程度上说明变革历史的某(些)方面,或检查诸载例能否证明作者的论点;
  4. 就唐宋变革历史的重要课题,撰写具逻辑、连贯性及创意的论文;
  5. 透过原始文献译读和互动性导修课,掌握搜寻和诠释相关原始文献、跟其他同学沟通协作、运用合适参考工具进行书面和口头报告等技巧。

   课程使用老师专访/文物图像例子

 

課程大綱

唐宋史概论

一. 唐宋史料入门与「唐宋变革」历史分期研究回顾 (11 Jan)

 

唐宋帝国之内政发展

二. 地主霸权—唐朝律令体制与土地制度之演变 (18 Jan)

三. 巧立名目—从租庸调制到两税制之演变 (25 Jan)

四. 权倾朝野—律令官僚兵制崩坏与使职兴起及中枢机构化(兼论唐代重要文官) (1 Feb)

五. 偃武崇文—宋朝之强干弱枝与崇儒右文政策(兼论唐宋畿内制) (8 Feb)

六. 党同伐异—从权力斗争到政见党争(兼论武则天集权政治) (22 Feb)

唐宋帝国之文化与宗教

七. 雅俗共赏—从世界性文化到内向传统文化之变革(兼论唐人体育) (29 Feb)

八. 满天神佛—多元宗教信仰之蓬勃发展(兼论唐玄奘带动中印佛教文化交流) (14 Mar)

唐宋帝国之社会变革

九. 佣雇良民—身分制社会与贱民、良民佃户之消长(兼论唐人婚俗与妇女生活) (21 Mar)

十. 贵贱升沈—门阀衰落与士大夫之兴起 (28 Mar)

唐宋帝国之经济演变

十一. 仰于东南—帝国运河建设与经济重心之南移(兼论唐代海上贸易) (11 Apr)

十二. 坊市邸肆—从唐壁画与宋《清明上河图》看城市变革与社会经济生活 (18 Apr)

唐宋帝国之外交转变

十三. 天朝盛衰—从册封体制到对等关系之东亚国际秩序变化 (22 Apr(Monday 10:30am-12:15pm课室待定))

課程評核及作業
  1. 学期论文(约5000-7000字) 65%
  2. 导修表现 20%
  3. 原始文献记载译读 15%

 

讲授课堂上原始文献记载译读要求

老师在课程初期向同学派发讲授课题相关的原始文献记载,让各同学译成现代汉语,提交老师批改,然后让同学在讲授课堂上译读。每位同学必须在整个课程中译读原始文献记载一次。

评分使用之成绩等级描述 (Grade Descriptors)

Grade A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n all learning outcomes. 

Grade A-

Generally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n all (or almost all) learning outcomes. 

Grade B 

Substantial performance on all learning outcomes, OR high performance on some learning outcomes which compensates for less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n others, resulting in overall substantial performance.

Grade C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n the majority of learning outcomes, possibly with a few weaknesses. 

Grade D 

Barely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n a number of learning outcomes. 

Grade F

Un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n a number of learning outcomes, OR failure to meet specified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導修

老师主持所有13次导修课。每次的两节导修课分别在讲授课堂前后举行。

第1节导修课时间与地点:

星期四 9:30am-10:15am  李兆基楼LSK 302室

第2节导修课时间与地点:

星期四 12:30pm-1:15pm  李兆基楼LSK 302室

参与第1节导修课的组别同学:A1组,A2组,B1组,B2组

参与第2节导修课的组别同学:C1组,C2组,D1组,D2组

全体同学自由参与第1-4次的两节导修课

导修1:「课程暨讲授课内容、拟定学期论文题目咨询」导修 (11 Jan)

导修2:「拟定学期论文题目咨询」导修 (18 Jan)

导修3:「拟定学期论文题目咨询」导修 (25 Jan)

导修4:「拟定学期论文题目咨询」导修 (1 Feb)

各组同学按照以下安排参与第5-12次导修课

同学报告学期论文大纲之要求 (Term Paper Outline Presentation Requirement)

同学须在导修课前三日向老师电邮提交约700字学期论文大纲报告,简介学期论文题目、内容大纲及初步参考书目(包括相关原始史料及近人著作),老师给予意见。

导修5:第1节导修课:A1组同学报告学期论文大纲;第2节导修课:C1组同学报告学期论文大纲 (8 Feb)

导修6:第1节导修课:A2组同学报告学期论文大纲;第2节导修课:C2组同学报告学期论文大纲 (22 Feb)

导修7:第1节导修课:B1组同学报告学期论文大纲;第2节导修课:D1组同学报告学期论文大纲 (29 Feb)

导修8:第1节导修课:B2组同学报告学期论文大纲;第2节导修课:D2组同学报告学期论文大纲 (14 Mar)

同学报告学期论文初稿(/未完稿)与专责评论同学评论之要求 (Term Paper Presentation & Comment Requirement)

同学须在导修课前三日向老师和专责评论同学电邮提交学期论文初稿/未完稿,然后在导修课堂上报告论文要点,由专责评论同学评论,再由老师给予意见。

导修9:第1节导修课:A1组同学报告学期论文初稿(/未完稿),B1组同学给A1组同学报告论文作口头评论;第2节导修课:C1组同学报告学期论文初稿(/未完稿),D1组同学给C1组同学报告论文作口头评论 (21 Mar)

导修10:第1节导修课:A2组同学报告学期论文初稿(/未完稿),B2组同学给A2组同学报告论文作口头评论;第2节导修课:C2组同学报告学期论文初稿(/未完稿),D2组同学给C2组同学报告论文作口头评论 (28 Mar)

导修11:第1节导修课:B1组同学报告学期论文初稿(/未完稿),A1组同学给B1组同学报告论文作口头评论;第2节导修课:D1组同学报告学期论文初稿(/未完稿),C1组同学给D1组同学报告论文作口头评论 (11 Apr)

导修12:第1节导修课:B2组同学报告学期论文初稿(/未完稿),A2组同学给B2组同学报告论文作口头评论;第2节导修课:D2组同学报告学期论文初稿(/未完稿),C2组同学给D2组同学报告论文作口头评论 (18 Apr)

导修13:第1、2节导修课 学期论文咨询 全体同学自由参与 (22 Apr(Monday 10:30am-12:15pm课室待定))

參考書目
  1.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略稿手写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新华书店,1988年。或《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排印本、标点本)
  2. 内藤湖南著,夏应元等译:《中国近世史》。收夏应元选编《中国史通论-内藤湖南博士中国史学著作选译》上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3. 陶晋生:《中国近古史》。台北:东华书局,1979年。
  4. 陶晋生:《 宋 辽 关 系 史 研 究 》。台 北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3年。简体字版,中华书局,2008年。
  5. 陶晋生:《北宋士族﹕家族‧婚姻‧生活》。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1年。
  6. 陶晋生:《女真史论》。台北﹕稻乡出版社,2003年。
  7. 赵永春:《金宋关系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8. 孙国楝:《唐宋史论丛》(增订版)。香港:商务印书馆,2000年。
  9. 葛金芳:《唐宋变革期研究》。武汉市: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10. 卢向前主编:《唐宋变革论》。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
  11. 邱添生:《唐宋变革期的政经与社会》。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12. 林文勋:《唐宋社会变革论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13. 刘子健:《两宋史研究汇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
  14. Liu, James T.C. and Golas, Peter J., eds. Change in Sung China: Innovation or Renovation? Lexington, Mass.: Heath, 1969.
  15. Hartwell, Robert M. “Demographic, Political,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s of China, 750-1550”,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42.2(1982): 365-442.
  16. 张其凡:〈关于 “唐宋变革期”学说的介绍与思考〉,《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第23卷第1期,2001年。
  17. 钱穆:〈唐宋时代文化〉,载宋史座谈会编《宋史研究集》。台北:国立编译馆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66年,页1-6。
  18. 内藤湖南著,黄约瑟译:〈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收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页10-18。
  19. 宫崎市定著,黄约瑟译:〈东洋的近世〉,收前揭选译集第一卷,页153-242。
  20. 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下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990年。
  21. 张国刚、杨树森编:《中国历史-隋唐宋史》。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22. 陈振:《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23. 何忠礼:《宋代政治史》。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24. 李锡厚、白滨:《辽金西夏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25. Fairbank, John K. and Reischauer, Edwin O. “The Late T’ang and Sung: The Flowering of Chinese Culture.” In China: Traditional and Transformation. Rev. ed. Ch.6.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 1989.
  26. Bol, Peter K. “This culture of ours”: 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中译本:包弼德著,刘宁译《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27. 砺波护:《唐代政治社会史研究》。京都:同朋舍,1986年。
  28. 李华瑞主编:《“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
  29. 卢建荣主编:《唐宋变革说及其宰制论述的猖獗》。台北:时英出版社,2010年。
  30. 王瑞来:《近世中国 : 从唐宋变革到宋元变革》。太原巿:山西教育出版社,2015年。
  31. 许国林:《唐宋社会转型与中原文化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32. 王美华:《礼制下移与唐宋社会变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33. 戴建国:《唐宋变革时期的法律与社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34. 黄正建主编:《《天圣令》与唐宋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35. 贾玉英:《唐宋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变迁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36. 徐晓望:《唐宋东南区域史论》。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年。
  37. 耿元骊:《唐宋土地制度与政策演变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年。
  38. 鄧小南、曹家齊、平田茂樹主編:《文書・政令・資訊溝通:以唐宋時期為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39. 游丽云:《唐代仕女妆容文化探微》。新北市:稻乡出版社,2015年。
  40. 纳春英:《唐代服饰时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41. 陈弱水:《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台北巿: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6年。
  42. 陈峰:《宋代治国理念及其实践研究》。北京巿:人民出版社,2015年。
  43. 邢铁:《唐宋经济拾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44. 邢铁:《唐宋家庭经济运行方式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45. 魏道儒:《唐宋佛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46. 徐洪兴:《唐宋之际儒学转型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47. 方震华:《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唐宋之际的文武关系(875-106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48. 杜文玉:《唐宋时期职官管理制度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年。
  49. 赵晶:《《天圣令》与唐宋法制考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
  50. 刘秋根等主编:《唐宋变革与明清转型:中国商业金融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9年。
  51. 杨俊峰:《唐宋之间的国家与祠祀:以国家和南方祀神之风互动为焦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
  52. 卓进:《论唐宋教育转型:基于宋初科举和学校发展的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
  53. 冯立君:《唐朝与东亚》。北京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54. 黄云鹤:《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群体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20年。
  55. Xie Jing. Chinese Urbanism: Urban Form and Life in the Tang-song Dynasties.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2020.
  56. 萧锦华:〈论隋唐时代的两部地理总志:《区宇图志》与《括地志》〉,载《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新第6期,1997年。
  57. 萧锦华:〈唐初收复东都洛阳考〉,载《史薮》第3卷。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1998年。
  58. 萧锦华:〈隋唐时代「山东」用语之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涵义〉,载《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新第12期,2003年。
  59. 萧锦华:〈唐前期两京畿内制建立考论〉,《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48期,2008年。
  60. 萧锦华:〈隋末唐初洛州与秦王权力集团之形成-近人研究检讨〉,收徐少华主编:《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市: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61. 萧锦华:〈唐代宫人之法律地位与管理待遇〉,收蒲慕州主编:《礼法与信仰:中国古代女性研究论考》。香港:商务印书馆,2013年。
  62. 萧锦华:〈唐代宫人之皇仆身份及丧葬墓地〉,《中国中古史研究》,第13期,2013年。
  63. 萧锦华:〈南人宰相张九龄之“方牧参佐”吏治观及南方治绩〉,收冻国栋、李天石主编:《唐代江南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唐史学会第十一届年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南京巿: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
  64. TVB制作:《东张西望:武则天热潮》DVD I, II (萧锦华专访节目:唐妇女面妆与服饰演变、隋唐皇帝兖冕、武则天生平与龙袍、唐长安都城宫殿布局、唐皇帝遗传病等历史)) (Airdates: 1, 8, 10 July, 2015)
  65. 萧锦华:〈唐朝日本京都畿内关系论析〉,收《杨志玖教授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天津巿:天津古籍出版社,2017年。
  66. 新城电台信息台制作:《世界随意门:探访日本寻找中国唐朝踪迹》第一、二集(萧锦华专访节目,由香港中华文化发展联合会主办) (MetroInfo FM99.7) (Airdates: 5, 12 December, 2017)
  67. 萧锦华:〈唐朝与新罗、高丽京畿制度关系论析〉,收中国唐史学会、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所编:《中国唐史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唐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杭州: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所,2018年11月。
  68. 萧锦华:〈唐代《元和郡县图志》史源考析〉,收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研究中心、新亚研究所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历史地理——严耕望先生百龄纪念论文集》。济南巿:齐鲁书社,2019年。
  69. 萧锦华:〈《大日本史》所见日本遣唐使团之制度及其在唐外交政治与文化交流活动〉,收杜文玉、何志龙主编:《长安与世界对话——唐都长安140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
  70. 萧锦华:〈唐宋两朝畿内制度论析〉,收国立台北大学人文学院、淡江大学文学院、中国唐代学会等主编:《第十四届唐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台北:国立台北大学人文学院,2020年11月。
  71. 萧锦华:〈学者专家的话〉(包括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王安石等唐宋历史人物史事评价及价值观),收沙田官立中学、元朗公立中学、伊利沙伯中学、金文泰中学编:《官立中学中史圈电子书》第七章。香港:沙田官立中学、元朗公立中学等,2021年8月。
  72. 萧锦华:〈论武则天的传奇生平与品性作风.以唐人张鷟《朝野佥载》记载为中心〉及该文发表讲座(月旦古今:中国历史人物新视角专题讲座)视像,收教育局课程发展处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组编:《月旦古今: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阅读与自学资源套及学生成果集》(中国历史人物新视角——教师参考篇章)。香港:教育局课程发展处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组,2022年11月。
  73. 萧锦华:〈唐初律令官制内外之重要文官考析——以枢要、皇储两类机构要官为中心〉,收中国唐代学会、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佛光大学历史学系编:《第十五届唐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历史组》。台北/宜兰:中国唐代学会、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佛光大学历史学系,2022年11月。
學術著作誠信

請注意大學有關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規則,及適用於犯規事例的紀律指引和程序。詳情可瀏覽網址: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學生遞交作業時,必須連同已簽署的聲明一併提交,表示他們知道有關政策、規則、指引及程序。

  • 如屬小組習作,則所有組員均須簽署聲明;所有組員(不論有否簽署聲明及不論有否直接或間接撰寫有問題的內容)均須負上集體責任及受到懲處。
  • 如作業以電腦製作、內容以文字為主,並經由大學「維誠」系統 (VeriGuide) 提交者,學生將作業的電子檔案上載到系統後,便會獲得收據,收據上已列明有關聲明。

未有夾附簽署妥當的聲明的作業,老師將不予批閱。

學生只須提交作業的最終版本。

學生將作業或作業的一部份用於超過一個用途(例如:同時符合兩科的要求)而沒有作出聲明會被視為未有聲明重覆使用作業。學生重覆使用其著作的措辭或某一、二句句子很常見,並可以接受,惟重覆使用全部內容則構成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須先獲得相關老師同意方可提交作業。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