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2105 台灣史
2021-2022年度 第一學期
時間星期一 早上10時30分 至 中午12時15分
地點利黃瑤璧樓 ELB 401
語言粵語
課程講師
胡芷妡
課程簡介
課程簡介:
本課程旨在使學生理解史前至近代台灣的歷史發展,除了討論荷蘭及日本在台灣的殖民政策外,亦會討論國民黨遷台後政治及社會之轉變。
課程大綱
課程大綱:
1.
|
前言:台灣史?中國史?論教科書之爭議
|
2.
|
史前台灣及原住民社會
|
3.
|
西班牙及荷蘭人來台
|
4.
|
鄭成功家族及台灣
|
5.
|
清初對台政策
|
6.
|
唐山過台灣─械鬥與強盜
|
7.
|
日本殖民下的台灣1.經濟發展及建設
|
8.
|
日本殖民下的台灣2.霧社事件及理蕃政策
|
9.
|
國民黨來台及二二八事件
|
10.
|
經濟起飛及亞洲四小龍
|
11.
|
美麗島事件及民進黨的興起
|
12.
|
本省人、外省人及兩岸關係的考驗
|
課程評核及作業
課程評核:
評分:
|
分數
|
1. 隨堂不定期小測
|
20%
|
2. 期末回家式功課
|
40%
|
3. 期末反思
|
10%
|
3. 導修
|
30%
|
#請參考blackboard 最新資訊
參考書目
- 主要參考書目
- 陳鴻圖,《臺灣史》,臺北:三民,2011。
- 黃秀政等著,《臺灣史》,臺北:五南,2002。
- 曹永和等編著,《臺灣歷史人物與事件》,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2。
- 洪麗完等編著,《臺灣史》,臺北:五南,2009。
- 戴寶村,《臺灣政治史》,臺北:五南,2006。
- 吳密察,《臺灣近代史硏究》,臺北:稻鄉,1991。
- 李毓中等著,《什麼人物, 為何重要:臺灣史上重要人物》,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11。
- 江燦騰及陳正茂,《新臺灣史》,臺北:東大,2008。
- Corcuff, Stéphane (ed). Memories of the Future : National Identity Issues and the Search for a New Taiwan (Armonk, N.Y. : M.E. Sharpe, 2002)
- Davison, Gary Marvin. A Short History of Taiwan: the Case for Independence (Westport, Conn.: Praeger, 2003)
- Manthorpe, Jonathan. Forbidden Nation: a History of Taiwan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 建議參考書目
- 黃紹恆,《臺灣經濟史中的臺灣總督府:施政權限、經濟學與史料》,臺北:遠流,2010。
- 《明清臺灣檔案彙編》,臺北:遠流,2010。
- 江樹生譯註,《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臺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0。
- 吳文星、許雪姬及黃富三編,《戒嚴時期臺灣政治事件口述歷史》,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
- 王鍵,《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經濟政策研究 (1895-1945) 》,臺北:海峽,2009年。
- 張炎憲等採訪整理,《嘉義北回二二八》,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11。
- 王學新譯,《日據時期竹苗地區原住民史料彙編與硏究 》,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3-2004。
- 吳密察,《臺灣史料集成提要》,臺北:遠流,2004。
- 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硏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
- 林玉茹編,《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05-2011。
- 周婉窈,《海洋與殖民地臺灣論集》,臺北:聯經,2012。
- 李理,《教育改造與改造教育 : 教育部審定高中台灣史課程綱要及教科書研究》,臺北:海峽,2010。
- 孫隆基,〈近四十年來臺灣電影裡族群形象的「浮」與「沉」:兼論「日治」、「國統」、「解嚴後」諸時代在銀幕上的再現〉,《臺灣史三百年面面觀》,嘉義:中正大學臺灣人文研究中心,2008。
- 徐正光、蕭新煌編,《臺灣的社會與國家》,臺北:東大,1995。
- 陳正茂編著,《臺灣經濟發展史》,臺北:新文京開發,2003。
- 陳在正,《清代台灣史研究》,廈門:廈門大學,1986。
- 戴寶村,《臺灣政治史》,臺北:五南,2006。
-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1998。
- 鄧相揚,《霧社事件》,臺北:玉山社,1998。
- 簡炯仁,《臺灣民眾黨》,臺北:稻鄉,2001。
- 洪麗完,《國家與原住民 : 亞太地區族群歷史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09。
- 楊彦杰,《荷據時代台灣史》,臺北:聯經,2000。
- 李若文,〈日治臺灣的自治行政(1920-1934)─以小梅庄為例〉,《淡江人文社會學刊》,13期,2002年12月。
- 黃昭堂,《臺灣民主國之研究》,臺北: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1993。
- 張世賢,《晚清治臺政策,一八七四─一八九五(同治十三年至光緒二十一年)》,臺北:海峽,2009。
- 高明士編,《戰後臺灣的歷史學硏究,1945-2000》,臺北 : 行政院,2004。
學術著作誠信
請注意大學有關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規則,及適用於犯規事例的紀律指引和程序。詳情可瀏覽網址: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學生遞交作業時,必須連同已簽署的聲明一併提交,表示他們知道有關政策、規則、指引及程序。
- 如屬小組習作,則所有組員均須簽署聲明;所有組員(不論有否簽署聲明及不論有否直接或間接撰寫有問題的內容)均須負上集體責任及受到懲處。
- 如作業以電腦製作、內容以文字為主,並經由大學「維誠」系統 (VeriGuide) 提交者,學生將作業的電子檔案上載到系統後,便會獲得收據,收據上已列明有關聲明。
未有夾附簽署妥當的聲明的作業,老師將不予批閱。
學生只須提交作業的最終版本。
學生將作業或作業的一部份用於超過一個用途(例如:同時符合兩科的要求)而沒有作出聲明會被視為未有聲明重覆使用作業。學生重覆使用其著作的措辭或某一、二句句子很常見,並可以接受,惟重覆使用全部內容則構成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須先獲得相關老師同意方可提交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