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 歴史系 歴史系
聯絡我們

HIST5011B 比較史及公眾史的視野

2019-2020年度 第一學期

時間星期六 10:30am-12:15am

地點康本國際學術園九號演講廳

語言普通話

課程講師 梁元生

助教 馬木池

課程大綱

日期

講課

1

九月 7 (六)

導言:本課程之緣起、特色和重點

2

九月 14 (六)

Public Holiday – Mid-Autumn Festival Note 1

3

九月 21 (六)

比較史學:背景、特徵及其流存

4

九月 28 (六)

公眾史學:定義、範圍及其發展

5

十月 5 (六)

比較史學四題之一:歐洲與中國之宏觀比較 

6

十月 12 (六)

比較史學四題之二:近代東亞現代化之比較

7

十月 19 (六)

比較史學四題之三:殖民主義對亞洲城市影響之比較:新加坡、香港、上海

8

十月 26 (六)

比較史學四題之四:城牆與海水:近代中國城市文化之比較:上海、香港

9

十一月 2 (六)

公眾史學四題之一:記憶與追念:文獻、檔案與遺產

10

十一月 9 (六)

公眾史學四題之二:地標和建築:怡和軒與東華

11

十一月 16 (六)

公眾史學四題之三:田野考察和歷史現場

12

十一月 23 (六)

公眾史學四題之四:博物館與牆壁內的歷史

13

十一月 30 (六)

結語

Note 1 – Excluding the public holidays, both courses will have 12 teaching weeks.

課程評核及作業

Participation 30%

Book Review (about 2000 words) 20%

One Project Paper (about 4000 words) 50%

導修

1. 圖書資料的搜尋:

        1) 日期:2019年9月7日(星期六),

        2) 集合地點:大學圖書館Education Room 1

        3) 集合時間:下午1:00

 

2. 2019年9月28日

        主題:研究計劃與論文寫作的規範與抄襲問題

        1) 上課地點:待定

        2) 上課時間:下午1:00-3:00(星期六)

 

以下各次導修課分組上課

第一組:廣東話組

上課時間:下午1:00-3:00

第二組:普通話組

上課時間:下午3:00-5:00

 

 

3. 導修:比較史學 2019年10月5日

        請各位同學以下述四篇文章所述的比較史觀,審視以下王國斌的論文,討論其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R. Bin Wong, China Transformed: Historical Change and the Limits of European Experience, Ithaca &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7, Ch.9, pp.209-231.

        (中譯本:王國斌著,李伯重、連玲玲譯,《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局限》,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第七章,頁150-173。)

        1) 徐浩 、侯健新,〈比較史學的中興〉,《當代西方史學流派》第八章,台北:昭明出版社,2001年。

        2) William H. Sewell, Jr., “Marc Bloch and the Logic of Comparative History,” History and Theory, Vol. 6, No. 2. (1967), pp. 208-218.

        3) Raymond Grew, “The Case for Comparing Histories,”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85, No. 4 (Oct 1980), pp. 763-778.

        4) Marc Bloch, “Towards a Comparative History of European Societies,” in Frederic Chapin Lane ed., Enterprise and Secular Change: Readings in Economic History, Homewood, Ill.: R.C. Irwin, 1953, pp. 494-521.

 

4. 導修:公眾史學 2019年10月19日

        1) Robert Kelley, “Public History: Its Origins, Nature, and Prospects,” The Public Historian, no. 1 (1978): 16-28.

        2)  楊祥銀,〈美國公共歷史綜述〉,《國外社會科學》(2001.1):33-37。

        3)  王希,〈西方學術與政治語境下的公共史學-兼論公共史學在中國發展的可能性〉,《天津社會科學》(2013.3):131-136。

 

以下研究計劃報告會

5. 日期:2019年11月2日

    研究計劃報告:比較史組一(廣東話組)

    時間:下午1:00-3:00

 

    研究計劃報告:比較史組二(普通話組)

    時間:下午3:00-5:00

 

6. 日期:2019年11月9日

    研究計劃報告:公眾史組一(廣東話組)

    時間:下午1:00-3:00

 

    研究計劃報告:公眾史組二(普通話組)

    時間:下午3:00-5:00   

學術著作誠信

請注意大學有關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規則,及適用於犯規事例的紀律指引和程序。詳情可瀏覽網址: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學生遞交作業時,必須連同已簽署的聲明一併提交,表示他們知道有關政策、規則、指引及程序。

  • 如屬小組習作,則所有組員均須簽署聲明;所有組員(不論有否簽署聲明及不論有否直接或間接撰寫有問題的內容)均須負上集體責任及受到懲處。
  • 如作業以電腦製作、內容以文字為主,並經由大學「維誠」系統 (VeriGuide) 提交者,學生將作業的電子檔案上載到系統後,便會獲得收據,收據上已列明有關聲明。

未有夾附簽署妥當的聲明的作業,老師將不予批閱。

學生只須提交作業的最終版本。

學生將作業或作業的一部份用於超過一個用途(例如:同時符合兩科的要求)而沒有作出聲明會被視為未有聲明重覆使用作業。學生重覆使用其著作的措辭或某一、二句句子很常見,並可以接受,惟重覆使用全部內容則構成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須先獲得相關老師同意方可提交作業。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