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ture TimeWed 8:30-10:15
VenueRoom 304, Lee Shau Kee Building (LSK 304)
LanguageCantonese
Lecturer PUK Wing Kin (3943 7062 / wkpuk@cuhk.edu.hk)
目標:
本課程從社會史角度,研究科舉制度的運作及變遷,探討科舉制度對於明清時期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影響。本課程將以明清科舉史料作為課程重心,通過具體的解讀、測驗、與寫作練習,提高同學的歷史研究的技藝。
學習成果:
本課程結束之際,同學們將能夠:
*理解硃卷之格式、內容、及相關研究技巧。
*閱讀、拆解、欣賞八股文。
*加深對於明清時期科舉制度的把握,認識到科舉與明清歷史的重要聯繫。
*感受歷史研究作為科學、藝術、技藝的奧妙,提高歷史研究的本領;
*加強對於不同歷史脈絡的「同情的理解」;
*提升歷史研究的技藝。
(有可能隨時修改更新)
第一課(2025.01.08):課程簡介、科舉制度之發源及其變遷通論
(1) Ho Ping-ti何炳棣, 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 Aspects of Social Mobility, 1368-1911 (New York: Wiley, 1964), 107-125.
(2) 何炳棣,《讀史閱世六十年》(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頁23-29。
(3) 何懷宏,《選舉社會及其終結﹕秦漢至晚清歷史的一種社會學闡釋》(北京:三聯書店,1998)。
(4) 伍躍,《中國的捐納制度與社會》(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
(5) 卜永堅、李林編著,《科場·八股·世變:光緖十二年丙戌科進士群體研究》(香港:中華書局,2015)。
(6) 卜永堅、徐世博編著,《政變時期的八股: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科會試試卷分析》(香港:中華書局,2017)。
第二課(2025.01.15):學習硃卷I
(1) 童春硃卷,載顧廷龍編,《清代硃卷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92),第59冊,頁91-111。
(2) 翁斌孫硃卷,載顧廷龍編,《清代硃卷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92),第43冊,頁115-145。
(3) 徐世昌硃卷,載顧廷龍編,《清代硃卷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92),第60冊,頁56-89。
(4) 章際治硃卷,載顧廷龍編,《清代硃卷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92),第86冊,頁380-405。
(5) 王廷灼硃卷,載顧廷龍編,《清代硃卷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92),第85冊,頁362-373。
(6) 格哷鏗額硃卷,顧廷龍主編《清代硃卷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92),第57冊,頁315-45。
第三課(2025.01.22):學習硃卷II
(1) 童春硃卷,載顧廷龍編,《清代硃卷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92),第59冊,頁91-111。
(2) 翁斌孫硃卷,載顧廷龍編,《清代硃卷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92),第43冊,頁115-145。
(3) 徐世昌硃卷,載顧廷龍編,《清代硃卷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92),第60冊,頁56-89。
(4) 章際治硃卷,載顧廷龍編,《清代硃卷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92),第86冊,頁380-405。
(5) 王廷灼硃卷,載顧廷龍編,《清代硃卷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92),第85冊,頁362-373。
(6) 格哷鏗額硃卷,顧廷龍主編《清代硃卷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92),第57冊,頁315-45。
* 導修第1課
2025.01.29公眾假期:農曆新年,不用上課!
第四課(2025.02.05):學習八股文I
(1) 啟功(1912-2005),《說八股》(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7月)。
(2) 蔣拭之,〈狗吠〉。
(3) 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四回〈試文字寶玉始提親 探驚風賈環重結怨〉。
(4) 四書題《孟子·滕文公下》〈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的歸有光卷、蔣拭之卷、吳廷琛卷、劉嘉斌卷。
(5) 卜永堅,〈繁縟為巧?內卷益烈?論明清科舉制藝的「當股對」〉,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等舉辦,「風雅傳承:第三屆民初以來舊體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24年12月12-14日,香港中文大學。
* 導修第2課:下課前舉行第一次閉卷測驗(根據指定史料,回答相關問題,為時20-30分鐘)
第五課(2025.02.12):學習八股文II
(1) 啟功(1912-2005),《說八股》(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7月)。
(2) 蔣拭之,〈狗吠〉。
(3) 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四回〈試文字寶玉始提親 探驚風賈環重結怨〉。
(4) 四書題《孟子·滕文公下》〈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的歸有光卷、蔣拭之卷、吳廷琛卷、劉嘉斌卷。
(5) 卜永堅,〈繁縟為巧?內卷益烈?論明清科舉制藝的「當股對」〉,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等舉辦,「風雅傳承:第三屆民初以來舊體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24年12月12-14日,香港中文大學。
* 導修第3課
第六課(2023.02.19):所謂「雞精書」:科舉的文化產業
(1) 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欒保群、呂宗力校點,《日知錄集釋》(石家莊:花山文藝,1990),卷16〈擬題〉,頁735-736;卷17〈生員論〉,頁751-752。
(2) 沈俊平,《舉業津梁:明中葉以後坊刻制舉用書的生產與流通》(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9)。
(3) 卜永堅,〈〈子張問行〉十四篇試卷之綜合分析〉,載卜永堅、李林編著,《科場·八股·世變—光緒十二年丙戌科進士群體研究》(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15年6月),頁118-146。
* 導修第4課:下課前舉行第二次閉卷測驗(根據指定史料,回答相關問題,為時20-30分鐘)
第七課(2025.02.26):科舉地理學I
(1) 詹元相著﹐劉和惠標點﹐《畏齋日記》﹐載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清史資料》第四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頁184-274。
(2) 李棠階(1798-1865),《李文清公日記》,1915年刊本,載李德龍、俞冰主編,《歷代日記叢鈔》(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第40-44冊。
(3) 周星譽,《鷗堂日記》(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774-775號,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卷2,總頁53-72。
(4) 帥方蔚,《詞垣日記》(收入李德龍、俞冰主編,《歷代日記叢鈔》第38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影印光緒十年[1884]重刻本),總頁518-586。
(5) 澹庵(孔昭晉),《癸卯汴試日記》(收入李德龍、俞冰主編,《歷代日記叢鈔》第154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影印民國十五年[1926]重刻本),總頁1-30。
(6) 楊正泰,《明代驛站考》,附:不著撰者,《寰宇通衢》、黃汴著,《一統路程圖記》、程春宇著,《士商類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7) 黃汴著﹐楊正泰校注,《天下水陸路程》;憺漪子輯著,《天下路程圖引》;李晉德著,《客商一覽醒迷》(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8) 譚其驤等編纂,《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地圖出版社,1982-1987)。電子本。
* 導修第5課
第八課(2025.03.05):科舉地理學II【是日為溫習周,改為咨詢溫習,並非正式上課,亦非正式導修課】
(1) 詹元相著﹐劉和惠標點﹐《畏齋日記》﹐載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清史資料》第四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頁184-274。
(2) 李棠階(1798-1865),《李文清公日記》,1915年刊本,載李德龍、俞冰主編,《歷代日記叢鈔》(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第40-44冊。
(3) 周星譽,《鷗堂日記》(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774-775號,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卷2,總頁53-72。
(4) 帥方蔚,《詞垣日記》(收入李德龍、俞冰主編,《歷代日記叢鈔》第38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影印光緒十年[1884]重刻本),總頁518-586。
(5) 澹庵(孔昭晉),《癸卯汴試日記》(收入李德龍、俞冰主編,《歷代日記叢鈔》第154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影印民國十五年[1926]重刻本),總頁1-30。
(6) 楊正泰,《明代驛站考》,附:不著撰者,《寰宇通衢》、黃汴著,《一統路程圖記》、程春宇著,《士商類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7) 黃汴著﹐楊正泰校注,《天下水陸路程》;憺漪子輯著,《天下路程圖引》;李晉德著,《客商一覽醒迷》(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8) 譚其驤等編纂,《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地圖出版社,1982-1987)。電子本。
* 導修第6課改為溫習、輔導環節。
第九課(2025.03.12):學校·學額·網絡
(1) 梁廷柟,《粵秀書院志》(收入《中國歷代書院志》3,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據道光二十七年[1847]刻本影印)。
(2) 《光緒丙戌科(12年1886)會試第一房同門姓氏錄》,藏上海圖書館,編號線普554410。
(3) 劉大鵬著,喬志強標註,《退想齋日記》(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頁29-52,光緒二十年(1894)部分。
(4) 林麗月,〈科場競爭與天下之「公」:明代科舉區域配額問題的一些考察〉,《師大歷史學報》,第20期(1992年6月),頁43-73。
(5) 素爾訥等纂修,《欽定學政全書》,載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第828冊。
第十課(2025.03.19):科舉與地方社會I
(1) 吳敬梓著,李漢秋輯校,《儒林外史彙校彙評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 吳晗,〈明代的科舉情況和紳士特權〉,載氏著,《燈下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頁94-97。
(3) 張仲禮著、李榮昌譯,《中國紳士:關於其在十九世紀中國社會中作用的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
(4) 張杰,《清代科舉家族》(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5) 陳寶良,《明代儒學生員與地方社會》(社科學術文庫,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6) 詹元相,《畏齋日記》,載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清史資料》第四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頁184-274。
(7) 顧鳴塘,《《儒林外史》與江南士紳生活》(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025.03.26:課程導師主持秦漢簡牘史會議,不用上課!
第十一課(2025.04.02):科舉與地方社會II
(1) 何漢威,〈清末廣東的賭博與賭稅〉,《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6本第2分(1995年6月),頁489-557。
(2) 何漢威,〈清末廣東的賭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7本第1分(1996年3月),頁61-108。
(3) 趙利峰,《晚清粵澳闈姓問題研究》,暨南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2003。
(4) 蔣坤,《「闈姓」賭博與晚清廣東社會》,廣州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12。
(5) En Li, Betting on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the Lottery in Late Qing China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23).
第十二課(2025.04.09):後科舉的中國
(1) 桑兵,《清末新知識界的社團與活動》(北京:三聯書店,1995)。
(2) 程美寶,《地域文化與國家認同:晚清以來「廣東文化」觀的形成》(北京:三聯書店,2006)。
(3) 劉大鵬著,喬志強標註,《退想齋日記》(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
第十三課(2025.04.16):總結
期末閉卷考試:根據指定史料,回答問題。具體日期、時間,開學後盡快落實。
* 第一次閉卷測驗:10分
* 第二次閉卷測驗:10分
* 第三次閉卷測驗:10分
* 期末考試:70分
詳見課程大綱及課堂上之宣佈
* 本課程導修組凡AB兩組,每組以25人為限。
* 每位同學必須加入其中一組,出席6次導修課。
* 每次導修課,安排4-6名同學報告,報告內容將與課程內容密切相關。
A組:蒙民偉工程學大樓ERB 404室
第一課2025.01.22星期三1030-1215
第二課2025.02.05星期三1030-1215(下課前舉行第一次測驗)
第三課2025.02.12星期三1030-1215
第四課2025.02.19星期三1030-1215(下課前舉行第二次測驗)
第五課2025.02.26星期三1030-1215
第六課2025.03.05星期三1030-1215(下課前舉行三次測驗)
B組:信和樓SB 239室
第一課2025.01.22星期三1230-1415
第二課2025.02.05星期三1230-1415(下課前舉行一次測驗)
第三課2025.02.12星期三1230-1415
第四課2025.02.19星期三1230-1415(下課前舉行二次測驗)
第五課2025.02.26星期三1230-1415
第六課2025.03.05星期三1230-1415(下課前舉行三次測驗)
Attention is drawn to University policy and regulations on honesty in academic work, and to the disciplinary guidelines and procedures applicable to breaches of such policy and regulations. Details may be found at 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With each assignment, students will be required to submit a signed declaration that they are aware of these policies, regulations, guidelines and procedures.
Assignments without the properly signed declaration will not be graded by teachers.
Only the final version of the assignment should be submitted via VeriGuide.
The submission of a piece of work, or a part of a piece of work, for more than one purpose (e.g.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in two different courses) without declaration to this effect shall be regarded as having committed undeclared multiple submissions. It is common and acceptable to reuse a turn of phrase or a sentence or two from one’s own work; but wholesale reuse is problematic. In any case, agreement from the course teacher(s) concerned should be obtained prior to the submission of the piece of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