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History Department of History
Contact Us

HIST2102 Transformations in Tang-Song China

Semester 2 (2023-2024)

Lecture TimeThursday, 10:30 - 12:15

VenueRoom 302, Lee Shau Kee Building(LSK 302)

LanguageCantonese

Lecturer SIU Kam Wah (kamwsiu@cuhk.edu.hk)

Teaching Assistant JIANG Shuqing (1155014480@link.cuhk.edu.hk)

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主要探討中國唐朝至宋朝的政治、外交、經濟及社會文化等方面之變革,尤其側重貴族政治的衰落與君主專制的發展、帝國的外交政策及東亞國際外交關係的變化、經濟與城市的結構轉變,以及蛻變中之社會文化生活等課題的討論。透過簡報講授課堂、互動性導修、原始文獻導讀及紀錄影片觀賞等活動,同學當能全面掌握多元視野下的唐宋變革期理論的基本概念、知識及研究方法。

學生修畢本課程後,將能:

  1. 具備研習唐宋時期變革歷史乃至中國歷史時代分期的多元視野和實證方法;
  2. 掌握有關唐宋時期的政治、外交、社會、經濟及文化諸方面的變革歷史及彼此間的互動關係的基本概念和知識;
  3. 養成對於唐宋時期各方面變革歷史的批判分析思維,例如能夠評估原始文獻中有關證據或事例在多少程度上說明變革歷史的某(些)方面,或檢查諸載例能否證明作者的論點;
  4. 就唐宋變革歷史的重要課題,撰寫具邏輯、連貫性及創意的論文;
  5. 透過原始文獻譯讀和互動性導修課,掌握搜尋和詮釋相關原始文獻、跟其他同學溝通協作、運用合適參考工具進行書面和口頭報告等技巧。

    課程使用老師專訪/文物圖像例子

 

Syllabus

唐宋史概論

一. 唐宋史料入門與「唐宋變革」歷史分期研究回顧 (11 Jan)

 

唐宋帝國之內政發展

二. 地主霸權—唐朝律令體制與土地制度之演變 (18 Jan)

三. 巧立名目—從租庸調制到兩稅制之演變 (25 Jan)

四. 權傾朝野—律令官僚兵制崩壞與使職興起及中樞機構化(兼論唐代重要文官) (1 Feb)

五. 偃武崇文—宋朝之強幹弱枝與崇儒右文政策(兼論唐宋畿內制) (8 Feb)

六. 黨同伐異—從權力鬥爭到政見黨爭(兼論武則天集權政治) (22 Feb)

唐宋帝國之文化與宗教

七. 雅俗共賞—從世界性文化到內向傳統文化之變革(兼論唐人體育) (29 Feb)

八. 滿天神佛—多元宗教信仰之蓬勃發展(兼論唐玄奘帶動中印佛教文化交流) (14 Mar)

唐宋帝國之社會變革

九. 傭雇良民—身分制社會與賤民、良民佃戶之消長(兼論唐人婚俗與婦女生活) (21 Mar)

十. 貴賤升沈—門閥衰落與士大夫之興起 (28 Mar)

唐宋帝國之經濟演變

十一. 仰於東南—帝國運河建設與經濟重心之南移(兼論唐代海上貿易) (11 Apr)

十二. 坊市邸肆—從唐壁畫與宋《清明上河圖》看城市變革與社會經濟生活 (18 Apr)

唐宋帝國之外交轉變

十三. 天朝盛衰—從冊封體制到對等關係之東亞國際秩序變化 (22 Apr(Monday 10:30am-12:15pm Venue to be confirmed))

Assessment & Assignments
  1. 學期論文(約5000-7000字) 65%
  2. 導修表現 20%
  3. 原始文獻記載譯讀 15%

 

講授課堂上原始文獻記載譯讀要求

老師在課程初期向同學派發講授課題相關的原始文獻記載,讓各同學譯成現代漢語,提交老師批改,然後讓同學在講授課堂上譯讀。每位同學必須在整個課程中譯讀原始文獻記載一次。

Grade Descriptors:

Grade A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n all learning outcomes. 

Grade A-

Generally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n all (or almost all) learning outcomes. 

Grade B 

Substantial performance on all learning outcomes, OR high performance on some learning outcomes which compensates for less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n others, resulting in overall substantial performance.

Grade C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n the majority of learning outcomes, possibly with a few weaknesses. 

Grade D 

Barely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n a number of learning outcomes. 

Grade F

Un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n a number of learning outcomes, OR failure to meet specified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Tutorials

老師主持所有13次導修課。每次的兩節導修課分別在講授課堂前後舉行。

第1節導修課時間與地點:

星期四 9:30am-10:15am  李兆基樓LSK 302室

第2節導修課時間與地點:

星期四 12:30pm-1:15pm  李兆基樓LSK 302室

參與第1節導修課的組別同學:A1組,A2組,B1組,B2組

參與第2節導修課的組別同學:C1組,C2組,D1組,D2組

全體同學自由參與第1-4次的兩節導修課

導修1:「課程暨講授課內容、擬定學期論文題目諮詢」導修 (11 Jan)

導修2:「擬定學期論文題目諮詢」導修 (18 Jan)

導修3:「擬定學期論文題目諮詢」導修 (25 Jan)

導修4:「擬定學期論文題目諮詢」導修 (1 Feb)

各組同學按照以下安排參與第5-12次導修課

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大綱之要求 (Term Paper Outline Presentation Requirement)

同學須在導修課前三日向老師電郵提交約700字學期論文大綱報告,簡介學期論文題目、內容大綱及初步參考書目(包括相關原始史料及近人著作),老師給予意見。

導修5:第1節導修課:A1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大綱;第2節導修課:C1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大綱 (8 Feb)

導修6:第1節導修課:A2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大綱;第2節導修課:C2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大綱 (22 Feb)

導修7:第1節導修課:B1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大綱;第2節導修課:D1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大綱 (29 Feb)

導修8:第1節導修課:B2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大綱;第2節導修課:D2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大綱 (14 Mar)

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與專責評論同學評論之要求 (Term Paper Presentation & Comment Requirement)

同學須在導修課前三日向老師和專責評論同學電郵提交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然後在導修課堂上報告論文要點,由專責評論同學評論,再由老師給予意見。

導修9:第1節導修課:A1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B1組同學給A1組同學報告論文作口頭評論;第2節導修課:C1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D1組同學給C1組同學報告論文作口頭評論 (21 Mar)

導修10:第1節導修課:A2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B2組同學給A2組同學報告論文作口頭評論;第2節導修課:C2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D2組同學給C2組同學報告論文作口頭評論 (28 Mar)

導修11:第1節導修課:B1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A1組同學給B1組同學報告論文作口頭評論;第2節導修課:D1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C1組同學給D1組同學報告論文作口頭評論 (11 Apr)

導修12:第1節導修課:B2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A2組同學給B2組同學報告論文作口頭評論;第2節導修課:D2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C2組同學給D2組同學報告論文作口頭評論 (18 Apr)

導修13:第1、2節導修課 學期論文諮詢 全體同學自由參與 (22 Apr(Monday 10:30am-12:15pm Venue to be confirmed))

References

 

  1. 陳寅恪:《唐代政治史略稿手寫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新華書店,1988年。或《唐代政治史述論稿》(排印本、標點本)
  2. 內藤湖南著,夏應元等譯:《中國近世史》。收夏應元選編《中國史通論-內藤湖南博士中國史學著作選譯》上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3. 陶晉生:《中國近古史》。臺北:東華書局,1979年。
  4. 陶晉生:《 宋 遼 關 係 史 研 究 》。台 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簡體字版,中華書局,2008年。
  5. 陶晉生:《北宋士族﹕家族‧婚姻‧生活》。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1年。
  6. 陶晉生:《女真史論》。台北﹕稻鄉出版社,2003年。
  7. 趙永春:《金宋關係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8. 孫國楝:《唐宋史論叢》(增訂版)。香港:商務印書館,2000年。
  9. 葛金芳:《唐宋變革期研究》。武漢市: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10. 盧向前主編:《唐宋變革論》。合肥:黃山書社,2006年。
  11. 邱添生:《唐宋變革期的政經與社會》。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12. 林文勛:《唐宋社會變革論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13. 劉子健:《兩宋史研究彙編》。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年。
  14. Liu, James T.C. and Golas, Peter J., eds. Change in Sung China: Innovation or Renovation? Lexington, Mass.: Heath, 1969.
  15. Hartwell, Robert M. “Demographic, Political,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s of China, 750-1550”,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42.2(1982): 365-442.
  16. 張其凡:〈關於 “唐宋變革期”學說的介紹與思考〉,《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第23卷第1期,2001年。
  17. 錢穆:〈唐宋時代文化〉,載宋史座談會編《宋史研究集》。臺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6年,頁1-6。
  18. 內藤湖南著,黃約瑟譯:〈概括的唐宋時代觀〉,收劉俊文主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一卷。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頁10-18。
  19. 宮崎市定著,黃約瑟譯:〈東洋的近世〉,收前揭選譯集第一卷,頁153-242。
  20. 王仲犖:《隋唐五代史》上下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990年。
  21. 張國剛、楊樹森編:《中國歷史-隋唐宋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22. 陳振:《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23. 何忠禮:《宋代政治史》。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
  24. 李錫厚、白濱:《遼金西夏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25. Fairbank, John K. and Reischauer, Edwin O. “The Late T’ang and Sung: The Flowering of Chinese Culture.” In China: Traditional and Transformation. Rev. ed. Ch.6.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 1989.
  26. Bol, Peter K. “This culture of ours”: 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中譯本:包弼德著,劉寧譯《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
  27. 礪波護:《唐代政治社會史研究》。京都:同朋舍,1986年。
  28. 李華瑞主編:《“唐宋變革”論的由來與發展》。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
  29. 盧建榮主編:《唐宋變革說及其宰制論述的猖獗》。台北:時英出版社,2010年。
  30. 王瑞來:《近世中國 : 從唐宋變革到宋元變革》。太原巿:山西教育出版社,2015年。
  31. 許國林:《唐宋社會轉型與中原文化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32. 王美華:《禮制下移與唐宋社會變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
  33. 戴建國:《唐宋變革時期的法律與社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34. 黃正建主編:《《天聖令》與唐宋制度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35. 賈玉英:《唐宋時期中央政治制度變遷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36. 徐曉望:《唐宋東南區域史論》。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2年。
  37. 耿元驪:《唐宋土地制度與政策演變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年。
  38. 鄧小南、曹家齊、平田茂樹主編:《文書・政令・資訊溝通:以唐宋時期為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39. 游麗雲:《唐代仕女妝容文化探微》。新北市:稻鄉出版社,2015年。
  40. 納春英:《唐代服飾時尚》。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41. 陳弱水:《唐代文士與中國思想的轉型》。臺北巿: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年。
  42. 陳峰:《宋代治國理念及其實踐研究》。北京巿:人民出版社,2015年。
  43. 邢鐵:《唐宋經濟拾遺》。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
  44. 邢鐵:《唐宋家庭經濟運行方式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45. 魏道儒:《唐宋佛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
  46. 徐洪興:《唐宋之際儒學轉型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47. 方震華:《權力結構與文化認同:唐宋之際的文武關係(875-1063)》。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
  48. 杜文玉:《唐宋時期職官管理制度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20年。
  49. 趙晶:《《天聖令》與唐宋法制考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
  50. 劉秋根等主編:《唐宋變革與明清轉型:中國商業金融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19年。
  51. 楊俊峰:《唐宋之間的國家與祠祀:以國家和南方祀神之風互動為焦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
  52. 卓進:《論唐宋教育轉型:基於宋初科舉和學校發展的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
  53. 馮立君:《唐朝與東亞》。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
  54. 黃雲鶴:《唐宋時期落第士人群體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20年。
  55. Xie Jing. Chinese Urbanism: Urban Form and Life in the Tang-song Dynasties.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2020.
  56. 蕭錦華:〈論隋唐時代的兩部地理總志:《區宇圖志》與《括地志》〉,載《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新第6期,1997年。
  57. 蕭錦華:〈唐初收復東都洛陽考〉,載《史藪》第3卷。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1998年。
  58. 蕭錦華:〈隋唐時代「山東」用語之政治、社會、經濟、文化涵義〉,載《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新第12期,2003年。
  59. 蕭錦華:〈唐前期兩京畿內制建立考論〉,《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48期,2008年。
  60. 蕭錦華:〈隋末唐初洛州與秦王權力集團之形成-近人研究檢討〉,收徐少華主編:《荊楚歷史地理與長江中游開發-2008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市:湖北長江出版集團、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61. 蕭錦華:〈唐代宮人之法律地位與管理待遇〉,收蒲慕州主編:《禮法與信仰:中國古代女性研究論考》。香港:商務印書館,2013年。
  62. 蕭錦華:〈唐代宮人之皇僕身份及喪葬墓地〉,《中國中古史研究》,第13期,2013年。
  63. 蕭錦華:〈南人宰相張九齡之“方牧參佐”吏治觀及南方治績〉,收凍國棟、李天石主編:《唐代江南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唐史學會第十一屆年會第二次會議論文集》。南京巿: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年。
  64. TVB製作:《東張西望:武則天熱潮》DVD I, II (蕭錦華專訪節目:唐婦女面妝與服飾演變、隋唐皇帝兖冕、武則天生平與龍袍、唐長安都城宮殿佈局、唐皇帝遺傳病等歷史)) (Airdates: 1, 8, 10 July, 2015)
  65. 蕭錦華:〈唐朝日本京都畿內關係論析〉,收《楊志玖教授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天津巿:天津古籍出版社,2017年。
  66. 新城電台資訊台製作:《世界隨意門:探訪日本尋找中國唐朝踪跡》第一、二集(蕭錦華專訪節目,由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主辦) (MetroInfo FM99.7) (Airdates: 5, 12 December, 2017)
  67. 蕭錦華:〈唐朝與新羅、高麗京畿制度關係論析〉,收中國唐史學會、浙江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所編:《中國唐史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唐代中國與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杭州:浙江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所,2018年11月。
  68. 蕭錦華:〈唐代《元和郡縣圖志》史源考析〉,收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中國歷史研究中心、新亞研究所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與歷史地理——嚴耕望先生百齡紀念論文集》。濟南巿:齊魯書社,2019年。
  69. 蕭錦華:〈《大日本史》所見日本遣唐使團之制度及其在唐外交政治與文化交流活動〉,收杜文玉、何志龍主編:《長安與世界對話——唐都長安1400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
  70. 蕭錦華:〈唐宋兩朝畿內制度論析〉,收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淡江大學文學院、中國唐代學會等主編:《第十四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臺北: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2020年11月。
  71. 蕭錦華:〈學者專家的話〉(包括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王安石等唐宋歷史人物史事評價及價值觀),收沙田官立中學、元朗公立中學、伊利沙伯中學、金文泰中學編:《官立中學中史圈電子書》第七章。香港:沙田官立中學、元朗公立中學等,2021年8月。
  72. 蕭錦華:〈論武則天的傳奇生平與品性作風.以唐人張鷟《朝野僉載》記載為中心〉及該文發表講座(月旦古今:中國歷史人物新視角專題講座)視像,收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編:《月旦古今:中國歷史人物小故事——閱讀與自學資源套及學生成果集》(中國歷史人物新視角——教師參考篇章)。香港: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2022年11月。

73. 蕭錦華:〈唐初律令官制內外之重要文官考析——以樞要、皇儲兩類機構要官為中心〉,收中國唐代學會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編:第十五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歷史組》。臺北/宜蘭:中國唐代學會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佛光大學歷史學系,202211

Honesty in Academic Work

Attention is drawn to University policy and regulations on honesty in academic work, and to the disciplinary guidelines and procedures applicable to breaches of such policy and regulations. Details may be found at 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With each assignment, students will be required to submit a signed declaration that they are aware of these policies, regulations, guidelines and procedures.

  • In the case of group projects, all members of the group should be asked to sign the declaration, each of whom is responsible and liable to disciplinary actions, irrespective of whether he/she has signed the declaration and whether he/she has contribute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o the problematic contents.
  • For assignments in the form of a computer-generated document that is principally text-based and submitted via VeriGuide, the statement, in the form of a receipt, will be issued by the system upon students’ uploading of the soft copy of the assignment.

Assignments without the properly signed declaration will not be graded by teachers.

Only the final version of the assignment should be submitted via VeriGuide.

The submission of a piece of work, or a part of a piece of work, for more than one purpose (e.g.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in two different courses) without declaration to this effect shall be regarded as having committed undeclared multiple submissions. It is common and acceptable to reuse a turn of phrase or a sentence or two from one’s own work; but wholesale reuse is problematic. In any case, agreement from the course teacher(s) concerned should be obtained prior to the submission of the piece of work.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