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ture TimeTuesday 4:30pm - 6:15pm
VenueELB 203
LanguageCantonese
Lecturer LAM Weng Cheong ((852) 3943 8549 / (852) 3943 7705 / wlam@cuhk.edu.hk)
Teaching Assistant Chan Timothy Cheuk Yin ((852)65889481 / 1155152074@link.cuhk.edu.hk)
課程簡介:
先秦為中國文明的形成期。課程將以中國先秦時期的國家形態和社會特點為重點,扼要講解先秦史的經典文獻和重大的考古發現。課程亦會涉及研究古代文明的基本方法,簡明介紹其它地區的古代文明,梳理古代中國國家與社會和其它文明的異同之處,為理解以後中國歷史的發展脈絡奠定基礎。
課程目標:
課程大綱:
第一周 (9月7日)
研究方法與課題重要性
第二周 (9月14日)
基礎史料介紹
指定閱讀::
張光直:〈對中國先秦史新結構的一個建議〉,見臧振華編輯:《中國考古學與歷史學之整合研究》(上冊),臺北:中央 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6年,頁1-12。
王玉哲:〈漫淡學習中國上古史〉,《歷史教學》,1984年第7期,頁2- 7。
*對先秦史最新研究情況感興趣的同學,推薦自行參閱
黃銘崇:〈導言——古代文明的形成-內容、結構與前景〉,見黃銘崇等編,《中國史新論.古代文明的形成分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公司,2016,頁1-60。
第三周 (9月21日)
中國文明的起源、基礎與發展 I
指定閱讀::
劉莉、陳星燦:《中國考古學: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早期青銅時代》,北京:三聯書店,2017年,第二、四章。
*對五谷來源感興趣的同學,可在網上自行觀看 趙志軍:五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ymZTCkY1sM
第四周 (9月28日)
中國文明的起源、基礎與發展 II
指定閱讀::
劉莉、陳星燦:《中國考古學: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早期青銅時代》,北京:三聯書店,2017年,第六、七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tnh6AUGZQc
第五周 (10月5日)
商邑翼翼: 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態 I
指定閱讀::
許宏:〈二里頭:中國早期國家形成中的一個關鍵點〉,《中原文化研究》2015年第4期,頁52-57。
張光直:《商文明》,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年,頁57-111, 257-280。
第六周 (10月12日)
商邑翼翼: 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態 II
指定閱讀::
[漢]司馬遷 、[日]瀧川資言考證、楊海崢整理:《史記會注考證》,卷三〈殷本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116-147。
王宇信,徐義華:《商代國家與社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頁166-195.
*
對商代感興趣的同學,推薦以下講座
第七周 (10月19日)
商邑翼翼: 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態 III
指定閱讀::
王震中:《商代都邑》,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頁312-358。
王宇信,徐義華:《商代國家與社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頁363-384。
第八周 (10月26日)
天命所歸: 西周的分封、禮制與祭祀I
指定閱讀::
許倬雲:《西周史》(增補本),北京市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頁113-155。
楊寬:《西周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頁373-394。
*關於西周歷史的傳統敘事,可自行參看:
[汉]司马迁 、[日]瀧川資言考證、楊海崢整理:《史記會注考證》,卷四〈周本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148-207。
第九周 (11月2日)
天命所歸: 西周的分封、禮制與祭祀II
指定閱讀::
劉緒:〈西周早期考古學文化與周初分封〉,《夏商周考古學探研》,北京市 :科學出版社,2015年,頁219-223。
許倬雲:《西周史》(增補本),北京市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頁159-181。
第十周 (11月9日)
天命所歸: 西周的分封、禮制與祭祀III
王紅亮:〈由清华简《系年》论两周之际的历史变迁〉,《史學月刊》,2015年第2期,頁13-21。
楊寬:《西周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頁313-372, 837-854。
第十一周 (11月16日)
陵谷變易: 東周的基層社會與“族”的變動I
指定閱讀::
孫慶偉:《最雅的中國:春秋時代的社會與文化》,北京:科學出版社,頁20-61。
第十二周 (11月23日)
陵谷變易: 東周的基層社會與“族”的變動II
指定閱讀::
杜正勝:《編戶齊民 : 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之形成》,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頁97-126。
楊寬:《戰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頁151-175。
第十三周 (11月30日)
結語:何以中國
指定閱讀::
布魯斯. G. 崔格爾﹕《理解早期文明:比較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463-488。
許倬雲:〈中國古代社會與國家之關係的變動〉,見氏著《許倬雲自選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頁181-213。
課程評核及導修要求:
期末考試或論文 40%
課間練習 10%
導修表現評論及點評 15%
導修報告 (書面以及口頭報告) 35%
張光直:《美術、神話與祭祀》,北京: 三聯書店, 2013年。
晁福林:《夏商西周的社會變遷》,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6年。
———:《春秋戰國的社會變遷》,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1年。
李學勤:《東周與秦代文明》,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
杜正勝:《古代社會與國家》, 臺北: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
———:《編戶齊民 : 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之形成》, 臺北市: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0年。
王震中:《中國古代國家的起源與王權的形成》,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3年。
蘇秉琦:《中國文明起源新探》, 香港: 商務印書館, 1997年。
許倬雲:《中國古代社會史論 : 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流動》,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6年。
許宏:《何以中國 : 西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 北京: 三聯書店, 2014年。
江林昌:《書寫中國文明史》,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4年。
劉緒:《夏商周考古學探研》,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5年。
Attention is drawn to University policy and regulations on honesty in academic work, and to the disciplinary guidelines and procedures applicable to breaches of such policy and regulations. Details may be found at 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With each assignment, students will be required to submit a signed declaration that they are aware of these policies, regulations, guidelines and procedures.
Assignments without the properly signed declaration will not be graded by teachers.
Only the final version of the assignment should be submitted via VeriGuide.
The submission of a piece of work, or a part of a piece of work, for more than one purpose (e.g.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in two different courses) without declaration to this effect shall be regarded as having committed undeclared multiple submissions. It is common and acceptable to reuse a turn of phrase or a sentence or two from one’s own work; but wholesale reuse is problematic. In any case, agreement from the course teacher(s) concerned should be obtained prior to the submission of the piece of work.